台湾碳交所经济诱因推动企业减碳 碳权成绿色转型新利器

排碳有价时代来临,继新加坡、日本等率先在亚洲推动碳权交易,台湾于2023年8月成立碳权交易所,同年12月启动国际交易平台。 今年下半,国内减量额度平台即将上线,透过经济诱因加速企业减碳。 台湾以出口贸易为主,属全球供应链减碳重要一环,碳交所严谨把关碳权质量,并采安全交易机制,提供可靠的碳权采购管道,成为企业绿色转型之助力。

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与经理蔡旻桦接受《Reccessary》专访(摄影:陈又嘉)

借镜新加坡CIX及供应商建议 台湾碳交所提供在地化服务

碳交所随《气候变迁因应法》通过而成立,从筹备到挂牌仅半年多时间,并于同年底顺利完成首批交易,重要推手是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率领的专业团队。从证交所转战碳交所,田建中认为,碳交易是一项有意义的挑战,对减碳的使命感凝聚了整个团队。尽管初期寻找买卖双方困难重重,但随企业对碳权交易逐渐接受,再辛苦也值得。

由于《气候法》相关子法尚未完备,碳交所目前以自愿性碳权为主。田建中强调,虽然是自愿性,但实际上是「被自愿」,企业早面临国际品牌的供应链减碳压力,有些企业也已在海外採购碳权,如今随碳交所成立,提供在地化服务,企业採购碳权更具成本效益。

碳交易是全新领域,与证券市场大不相同,团队在设计交易机制时付出大量心思,借镜新加坡气候影响力交易所(CIX)及CBL全球碳排抵销期货规则,广纳国际供应商意见,进行相应调整。碳交所经理蔡旻桦举例,CIX此前要求卖方在上架前10天将碳权移转至交易所帐户,我国碳交所则是前2天即可,让供应商保有流动性,致力在保障国内买家和吸引国际供应商之间取得平衡。

碳交所参考各国作法设计交易机制颇花心思(摄影:陈又嘉)

交易启动4个月买家数已約120 子账户交易有利中小企业

台湾碳权交易平台以美元计价,并用信托账户方式保障买卖双方交易安全,有利接轨国际。为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采「子账户」架构,由碳交所开立主账户,为买方省下至海外开户的行政成本及帐户维护费用。在碳交所开户跟在银行开户不同,不是当天就能开通使用,须经过约一个月审查,但与其它国际机构2至3个月相比已算快。企业开户须具备工商登记、外币帐户、财力证明等资料,蔡旻桦分享,申请流程对企业而言并非难事,重点在于要先解决内部「前置作业」,因为企业须针对碳权,建立新的采购流程或业务模式。

碳交易平台上线仅4个多月,申请买家数已约120间,中小企业约占半数,涵盖能源、石化、电子、金融等各领域。对比2021年成立的CIX,买家迄去年7月累计约1,100多间,台湾碳交所潜力可期。田建中表示,现阶段要务是将上架商品完备化,满足国内企业需求,依不同用途提供合适碳权。

碳权是碳管理最后一步 碳交所严格把关破除漂绿疑虑

为确保碳权质量,碳交所具严格筛选标准,根据蔡旻桦,首先须是黄金标准(GS)和Verra两大国际认证机构核发之碳权,减量效益已实现,符合三项以上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此外,碳权年份应在五年内。 目前上架项目,包括太阳能、风力、沼气发电和洁净水源项目,也在评估中南美洲的植树造林项目,并已排除争议性碳权,如REDD+(减少滥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和炉灶碳权。

田建中乐见碳权市场可望趋于良性发展(摄影:陈又嘉)

面对漂绿质疑,田建中强调,碳权是碳管理的最后手段,碳交所并非鼓励企业买碳权解决排碳问题,而是提供一项解方。他指出,漂绿是只买碳权但不减碳,但《时代》杂志报导,采购碳权公司更具环境意识,在自身减量的投资上,是没买碳权公司的3倍,制定SBTi等科学减量气候目标比例也高3.4倍。 此外,随着ISO 14068碳中和管理标准于去年底公布,为全球产品达成碳中和提供统一原则,明订「先减排,再增汇,最后才抵换」路径,田建中预期碳权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他认为,把碳权贴上有色标签,恐阻碍企业经营及碳中和实践,再加上台湾以制造业为大宗,排碳密度亚洲最高,减碳相对困难,未来在要求趋严下无法完全脱离碳权。例如半导体业竞争的2纳米制程中,台积电虽然革新极紫外光(EUV)技术,但耗电量和碳排也增加,在减碳到极限后,势必要搭配碳权。目前全球自愿性碳权存量,仅占每年化石燃料总排放量一小部分,若要求所有产业达成碳中和,碳权远远不够,企业若有碳权计划,可提早布局。

台湾碳交所台北办事处(摄影:陈又嘉)

盼扩充产品完善交易制度 推广教育训练培养碳权人才

国内自愿减量额度交易平台预计年底推出,企业自身减量经环境部认证后可在国内交易,提供企业抵减碳费,或用于环评抵换。这将使碳不再只是成本,而是良性经济机制,成为推动台湾企业减碳的有效诱因。田建中表示,台湾因制造业繁盛,减量计划多,比起他国更适合推动此机制。碳交易最终目的是促进减碳,田建中强调,极端气候影响远大于我们想像,台湾应以全球思维面对减碳挑战,而碳交易将是关键的解决工具。

展望中长期目标,碳交所将配合碳费等政策,完善交易制度。在国际碳权方面,计划开发自然碳汇项目,扩充碳权产品的完整性与多样化,并与学界合作,利用科学方法筛选优质碳权。教育训练也是碳交所主要业务之一,计划与国际机构合作,拓展ESG、气候相关认证课程,培养碳权人才。田建中透露,无论是与英国标准协会(BSI)合作的培训,还是与国内大学合办的讲座,从基础知识到专业解析,参与度都相当踊跃,显示碳权已是当代热门话题。

艾涅尔电力朴实路线闯出优势 目标成为绿电整合量最大售电公司
Back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