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氣候峰會(ACS)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主辦,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碳市場專業會議之一。(圖片來源:IETA)
一年一度的亞洲氣候峰會(ACS)由全球三大碳市場組織之一的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主辦,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碳市場專業盛會之一。今(2025)年峰會於7月8~10日在曼谷舉行,吸引來自聯合國、世界銀行、Google等超過900名國際組織、企業與政府代表團與會。《RECCESSARY》此次受邀出席,第一時間與現場多位開發商、機構投資者與專家等進行深度交流,並彙整出三大亞洲碳市場發展趨勢與機會供各界掌握先機。
趨勢一:方法學氾濫引發焦慮,統一標準呼聲高
全球自願性碳市場正快速發展,但其碎片化與缺乏一致性標準的現況,成為本次峰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多位開發商、認證機構與投資方皆指出,目前方法學仍由多家標準機構如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等各自為政,導致專案難以同時符合各方要求,大幅增加了審查與溝通成本。舉例來說,某開發商若選擇使用Gold Standard的方法學,其所核發的碳權無法直接在其他標準機構(如Verra)上同步上架,中間產生了顯著的市場進入障礙。
僅管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CCP)標籤,以及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等提升碳權品質與審核標準的機制已出現,這些努力仍未能解決根本性問題。多數與會者呼籲,市場迫切需要一個更具權威的統一框架。
為此,由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主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機制被視為潛在解決方案之一,其具備國際公信力基礎,有望成為建立統一標準與重建市場信任的關鍵契機。一方面能減緩開發商對齊標準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協助達成國家自定貢獻目標。

圖1、2030年前國際轉讓減緩成果(ITMO)需求預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