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油巨頭COSMO淨零轉型看日本低壓市場,能源物聯網如何將零散電力化為商機?

加入收藏

日本石油巨頭Cosmo與聯齊科技(NextDrive)攜手,在埼玉縣幸手市的Cosmo石油中央研究所導入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充電樁與空調系統,並透過 EneSense 平台整合管理,實證再生能源與表後資產的聚合應用,推動低壓能源市場化。(圖片為概念示意圖,由 ChatGPT 生成)

日本石油巨頭Cosmo與聯齊科技(NextDrive)攜手,在埼玉縣幸手市的Cosmo石油中央研究所導入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充電樁與空調系統,並透過 EneSense 平台整合管理,實證再生能源與表後資產的聚合應用,推動低壓能源市場化。(圖片為概念示意圖,由 ChatGPT 生成)

編按:日本自2026年起將全面開放低壓電力市場,家庭與中小企業可直接參與需量反應與電力交易,標誌分散式能源進入市場化階段。能源物聯網技術公司聯齊科技(NextDrive)分析其與COSMO、Globeship等合作案例如何透過能源物聯網平台整合光儲、電動車與建築設備,將零散資產聚合為可調度、具市場價值的能源資源。

日本邁向低壓電力開放新時代,明年首納家戶、中小企業

近年,日本能源領域最受關注的動態之一,是各地相繼展開的低壓能源管理實證案。規模雖小,可能是幾十戶家庭、一座研究所或一棟商業大樓,但這些案例共同指向同一目標:如何讓分散在低壓端的能源資源,整合為市場可信任、可有效調度的力量,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拼圖。

自2026財年起,隨著日本政府推動「需給調整市場第三階段」制度落地,低壓電力交易預計全面開放。家庭、商業設施與中小企業等用電戶,首度被納入可調度資源,可直接參與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 DR)與調整力市場。屆時,能源系統的參與者將擴展至每一戶家庭、商店,甚至每一輛電動車。

表後低壓的開放參與,無疑是日本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但發展至此階段,也必須正視核心課題:表後資源分散且規模有限,若缺乏聚合機制,便難以在市場產生實質影響力。因此,由民間企業主導的實證案陸續展開,透過累積數據、協助制度磨合,逐步促進社會共識的形成,為零散的用電行為奠定整合基礎,使其轉化為具系統性、可調度的能源資源,在電網與能源架構中發揮作用。

以下以日本石油巨頭COSMO與聯齊科技(NextDrive)的合作示範案為例,說明企業如何作為政策落地的前導,在技術端與市場端發揮領頭作用。

由日本石油巨頭 COSMO 推動的「COSMO Zero Carbon Solution」,以再生能源、儲能與電動化設備為核心,協助企業與地方政府導入一站式淨零方案,推進能源轉型與在地減碳行動。(圖片來源:COSMO)

由日本石油巨頭 COSMO 推動的「COSMO Zero Carbon Solution」,以再生能源、儲能與電動化設備為核心,協助企業與地方政府導入一站式淨零方案,推進能源轉型與在地減碳行動。(圖片來源:COSMO

石油商轉型布局新能源,推動「零碳解方」助地方加速淨零

COSMO提出「COSMO Zero Carbon Solution[1]」,與地方夥伴協作,為企業與地方政府提供涵蓋再生能源、儲能與能源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協助降低電力成本,並支持地方淨零轉型。

在此脈絡下,COSMO攜手NextDrive推動「COSMO中央研究所實證案」,以完整的再生能源架構驗證低壓應用。園區內導入太陽能、儲能系統、電動車充電樁與空調設備,透過NextDrive的能源物聯網平台技術與企業能管解決方案「EneSense」進行整合管理,讓多樣設備能在同一系統下協同運作。

這項合作反應了企業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變化。COSMO從販賣石油這類高碳排產品,轉為扮演提供去碳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也藉由原本既有的通路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關係,把新能源商品推廣出去。去碳化本來對石油銷售是一種潛在威脅,現在反而除了既有收入以外,新增了綠金的收入;同時,能源轉型得力於這類商業活動的發達,加速落地、普及於各界。

在這樣的轉型中,NextDrive提供的能源物聯網平台扮演關鍵角色,整合跨品牌與跨場域設備,推動分散式能源資產數位化、商品化。

過去的新能源應用多停留在單點層級,例如工廠的光儲應用或大樓的空調控制。這些應用的成效逐步被業主認可的同時,如果聚合起來,還可以協助電網的穩定。EneSense的設計以「多據點管理」為核心,透過演算法將跨品牌、跨場域的零散資源轉化為可調度的資產,進而形塑新的價值鏈與市場角色,奠定分散式能源商業化的基礎。

COSMO中央研究所的實證案,不僅優化園區自身的能源運作,也示範了如何將設備串聯起來,轉化為具市場價值的商品與服務。未來若串聯規模持續擴大,形成跨場域的虛擬電廠,衍生的應用與商業模式也將更趨多元成熟。

我們觀察到,日本許多企業正從自身的產業特性出發,運用 EneSense平台開啟新服務模式。這些應用不只是節能或減碳的手段,更代表企業在能源轉型中發展出可持續的新商業行為,一方面回應實際需求,一方面透過市場誘因推動社會運作的結構創新。當越來越多企業積極投入其中,更多有用、有價值的能源商品與服務將不斷被創造出來,能源轉型的巨輪就可以加速轉動。

從商業應用到抗災韌性:能源管理串聯電巴與避難設施

透過能源物聯網技術賦能,企業發展新服務的趨勢正持續擴散。

以日本全國擁有逾5千棟物件的物業管理集團Globeship為例,看準EneSense的多據點整合與能源優化能力,已於本月正式導入系統。此案中,EneSense先協助場域內光儲設備進行用、發、儲的最佳化調度,並在完成場域電力優化後,進一步將電力交易納入能源管理範疇,協助客戶邁向資產市場化的新階段。這類企業的導入,不僅提升運營效率,也實際參與市場結構的形成。

EneSense的應用更延伸至公共領域。在災害防備意識強烈的日本,分散式能源的「可調度性」被視為韌性基礎建設的重要課題。以岡山縣真庭市為例,地方政府導入EneSense平台,串聯市內電動巴士與避難設施,建造具備 V2X[2] 能力的能源調度網絡。當災害導致停電時,系統可即時召回電動巴士,透過車載電池將電力回送至避難所與公共設施,維持照明與通信等必要用電。這不僅是虛擬電廠的雛形,也展現分散式能源在地方治理與抗災韌性上的實質價值。關於分散式能源如何深度融入地方能源轉型的實踐,NextDrive將在下一篇文章中持續分享。

從這些案例可見,EneSense作為能源管理平台,能依據場域需求,提供彈性的應用方案。雖然切入角度各有不同,但傳遞一致的核心價值:讓分散式能源完成「整合—調度—市場化」的循環。這也是NextDrive在每個專案中最關注的要點,如何透過靈活的系統架構,讓能源不只是被看見,而能「助攻」場域的既有商業模式,成為市場的一部分。

石油企業結合Enesense,推出新能源應用與減碳的服務;物業公司整合光儲設備與用電管理,降低營運成本並創造收益;地方政府則將分散式能源納入防災與地方治理體系,提升公民服務與抗災韌性。當這樣的循環隨著導入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結構將持續強化。從單一場域到公共場域、再到大電網,韌性將在環境面和經濟面同步鞏固,邁向更穩健且具持續性的能源永續。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完整的循環:先讓能源資產數位化,再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AI)預測來最優化控制與調度的效益,最後聚合這些資產參與市場,產生額外收益。當這個循環成熟,投資才會持續,能源韌性也同時落地了。

在日本,隨著低壓實證案不斷累積,表後資源的商業化路徑也日漸明朗。未來可望透過日本電力交易所(JEPX )的日前市場(Day-ahead market)或調整力市場進行電力交易,形塑日本聚合(Aggregation)商業模式的雛形,結合技術運營與市場參與,構築具經濟誘因的分散式能源生態系。

由民間企業主導的低壓能源實證案,透過串聯與調度分散資源,展現出虛擬電廠建構的可行輪廓,也讓分散式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的結構角色逐步落地。(圖片為概念示意圖,由 ChatGPT 生成)

由民間企業主導的低壓能源實證案,透過串聯與調度分散資源,展現出虛擬電廠建構的可行輪廓,也讓分散式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的結構角色逐步落地。(圖片為概念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從日本出發,展望亞洲能源轉型價值鏈

能源轉型從來不是單一企業能完成的任務。它需要傳統能源企業的客群基礎、科技平台的數據與調度能力、設備製造商的多元解決方案,以及政府與市場的制度設計與激勵支持。唯有這些力量匯聚,低壓能源才能從示範走向規模化,支撐國家的淨零減碳與韌性目標。

日本的低壓能源實證,可作為亞洲能源轉型的前瞻參考。台灣、韓國與東南亞同樣面臨再生能源滲透率升高、電網壓力增加與極端氣候頻繁的挑戰。

今日,能源韌性的基礎已從大型電廠的集中供應,轉向低壓端的能量累積。當每一度電都能被整合進市場,零散的資源便能同時支撐淨零減碳,也為未來的能源系統奠定持續而穩固的基礎。


註釋

[1]COSMO Zero Carbon Solution」由日本石油巨頭 COSMO 石油行銷 (COSMO OIL MARKETING) 推出的企業與地方政府淨零支援方案,整合再生能源供電、電動車與儲能設備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等服務,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透過協助用電端降低成本、掌握碳排數據,結合地方合作夥伴,共同推動企業與公部門的淨零轉型與實際落地。

[2]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指的是電動車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電力與資訊交換技術,包含 V2H(Vehicle to Home,車對家)、V2G(Vehicle to Grid,車對電網)等應用。透過車載電池回送電力,可在停電時支援家庭、公共設施或電網運作,兼具能源調度與防災備援功能,被視為分散式能源與韌性基礎的重要應用發展。


※  本文為聯齊科技合作專欄。原文標題:〈為何能源轉型必須依賴商業化?從日本石油巨頭 COSMO 表後示範案,看商機如何驅動轉型落地〉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RECCESSARY》立場)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

RE100新技術標準上路:分析兩大重點變革,「雙軌綠電採購」為何是台灣企業關鍵策略?【獨家觀點】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