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台灣市場潛力,富安能源表示未來不排除與台灣電芯廠合作。(圖片來源:富安能源)
近年來隨著電池價格下滑、能量密度提升,以及瞄準儲能在電網調節上優勢,電池儲能系統討論度不斷攀升。看好台灣市場潛力,富安能源(Fluence)表示未來不排除與台灣電芯廠合作,多元化供應來源,盼加速台灣儲能市場發展,富安也對台灣儲能發展提出3大建言。
看好台灣儲能系統未來發展,產業興趣升溫
鋰電池成本正快速下降,三年前每度電成本高達260美元,如今價格直接砍半。富安能源資深業務經理葉東諺表示,電池技術日新月異,能量密度更高、放電時間更長,各界也看好與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間歇性能源搭配的穩定電網優勢。
富安能源全球儲能布局不斷擴大,今年在烏克蘭迅速在6個月內完成450MWh(百萬瓦時)案場,助力供電穩定,7月更成功獲得澳洲500MW/2GWh(千瓩/百萬瓩時)標案,當地儲能裝置量一舉突破5GWh。葉東諺表示,台灣有12個專案上線,裝置量來到450MWh,除了參與光儲案場、台電dReg、E-dReg輔助市場等電表前專案,也瞄準台灣表後市場機會。
富安透露台灣表後儲能案例最快在明年7月登場。富安能源商務策略拓展經理王進凱表示,隨著時間電價差距擴大,企業可透過價差控制成本,儲能系統也有助於穩定電壓,在兩大優勢加持下,企業對表後儲能興趣升溫。
電池除了可帶來收益,還有更多的功能。葉東諺表示,詢問度最高產業包括電子、資通訊(ICT)等,而鋼鐵、紡織等用電大戶則因關稅議題,有斟酌是否要透過儲能來節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儲能、創能、節能三者都環環相扣」。
但對於有意願安裝表後儲能系統的工業或科學園區業者來說,現在仍有一些挑戰。王進凱舉例「火災保險」,在最初計算保費與承保範圍時,並沒有納入新設大型儲能系統。業者須與保險公司重新協商,討論如何納入保單,同時儲能系統供應商也需要向保險業者證明安全性。
富安能源期望可以將儲能納入綠電轉供機制、調節電力,以及開啟電力市場提升電網效率。(圖片來源:富安能源)
不排除國產芯合作,3大改革推動台灣儲能發展
富安能源在今年3月推出最新一代高效能高能量密度電池產品,可省下三分之一土地利用空間,積極在機場、科學園區跟工業區推廣。葉東諺表示,如今已經獲得台灣第一筆訂單,將在明年第一季上線。
因應台灣未來將補助採用國產電芯案場,富安能源樂見其成。王進凱認為,電芯為高資本投資,台灣產業醞釀許久,未來不排除與台灣電芯廠商合作,持續拓展供應來源。
電池儲能系統可以滿足電網安全穩定、永續性跟經濟性等3大需求,盼加速台灣儲能市場發展,富安也提出建言。王進凱認為,台灣的電力制度尚未完全發揮電池儲能系統的潛能,期望可以將儲能納入綠電轉供機制、將儲能作為主力調峰,以及開啟電力市場提升電網效率。
台灣綠電機制為「電證合一」制度,當綠電存入儲能系統後,現行機制無法重新發放憑證,導致存下來的電力無法被認視為綠電。王進凱表示,這將限制儲能跟再生能源的搭配,若單靠傳統的購電協議制度,只能滿足RE40至RE70(指再生能源占比達40至70%)目標。
把儲能納入綠電轉供機制是最快的解方之一,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認為,若是憂心無法分辨儲能系統的電力來源,可透過智慧電網辨識,或讓儲能系統僅能串連再生能源電廠,確保儲能系統存綠電。
王進凱也點出,目前許多參加台電輔助服務的儲能,更是絕佳的「電力倉庫」,儲能具有反應快、雙向充放電優勢,若法規允許,將可釋放閒置的容量,能作為調度或是備援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