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红树林滥伐、海草床遭破坏 东南亚蓝碳陷消失危机

EN

东南亚的红树林、海草床栖地等蓝碳资源面临大规模损失。 (图片来源:iStock)

从峇里岛到普吉岛,东南亚的海滩总是吸引旅人目光,但鲜少有人认识其广袤海岸线另一潜力,即以丰富海洋生物实现碳中和之能力。东南亚拥有全球最大蓝碳(blue carbon)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开发活动增加,正面临消失风险。

蓝碳储碳力比雨林多五倍 却未受东南亚各国妥善维护

由微小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s)、红树林溼地和海草组成的海洋生态,比起热带雨林,可储存5倍多的二氧化碳,但根据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国际蓝碳研究院(International Blue Carbon Institute)研究员西蒂(Siti Maryam Yaakub),其庞大的自然潜力正迅速被消耗。

蓝碳被科学家称作意储存在海洋系统中的碳,而东南亚是最大来源之一,但由于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该地区也正大规模损失此类资源。

東南亞兩大主要藍碳生態系為紅樹林和海草床棲地,前者本質上是生長在陸地和海洋交界的森林,而海草是生長於淺水和半鹹水(brackish)的水下植物。

西蒂表示,东南亚在蓝碳保育方面较马虎,「例如苏门答腊和爪哇的大片红树林正被转作为虾类养殖场,也有些被改为棕榈油种植地。 」

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逾1/3的红树林湿地,而在菲律宾和柬埔寨也有许多红树林带。她指出,许多贫困地区砍伐红树林,用作煮饭木材,而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正侵蚀红树林溼地。即使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富裕国家,多年来也因都市化项目的填海造地,失去了大片红树林。

新加坡的双溪布洛湿地保留区。 新加坡多年來因填海造地损失大片红树林。 (图片来源:iStock)

蓝碳减排概念相对新颖 气候专家盼纳入各国自定贡献

西蒂强调,海洋系统的潜力必须受保护和培育,因为海洋中不仅是植物生质,其土壤沉积物也可以吸碳。

她谈到,全球约有71个国家拥有蓝碳来源最丰富的三种生态,即红树林、海草和盐沼(salt marsh),但其中仅半数国家将海岸及海洋的自然解决方法,纳入其初期的国家自定贡献。

国家自定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是减少排放和适应气候影响的行动计画。 《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每一缔约方都须制定NDC,并且每5年更新一次。

联合国跨政府间气候工作小组约在13年前,首次意识到蓝碳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此后该资源逐渐获得各国认可。西蒂认为,蓝碳相对来说是新的概念,每当我们听到基于自然的气候缓解方式时,几乎都会想到森林。」她称国际谈碳研究院正鼓励各国将蓝碳生态系纳入其NDC。

全球森林联盟(Global Forest Coalition)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政策顾问拉希里(Souparna Lahiri)表示,发展蓝碳应是各国政府的优先事项,但这应和减少工业和其它来源碳排的努力并行。他认为,开发此类生态系的收益不应用于全球市场的碳权买卖,因为可能破坏气候目标,海洋生态系是非常好的储碳器,传统上应受到保护。但不应该为了交易碳权而开发它们,那会让工业抵销其排放量。 」

拉希里谈到,如果我现在排碳,它会在地球大气中存在至少100年。透过开发蓝碳资源,将在40到50年后减少碳。」他认为,任何开发海洋生态系以减少环境冲击的努力,都应是独立进行的活动。

相关主题
热浪席卷东南亚 阻碍绿能转型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凭证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