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份醫療碳排報告:占比近全國7%高於全球,藥品醫材生產成最大碳源

EN
加入收藏

新加坡官方報告數字顯示,該國人均醫療碳排高於全球平均。(圖片來源:永續醫學中心)

新加坡近日公布首份醫療領域碳排報告,顯示當地醫院與診所每年排放約4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碳排近7%,比例高於多數國家平均。報告指出,超過3成排放來自藥品與醫療用品的生產與使用,在完整的醫療產業鏈中占比最高。

人口老化增加就醫,新加坡醫療碳排高於全球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與新加坡衛生部17日在一場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主辦的產業永續論壇中發表研究報告,內容指出新加坡的人均醫療碳排高於全球平均,與日本及韓國相當,不過整體醫療保健的碳足跡比其他已開發國家低20%。

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次長陳杰豪(Tan Kiat How)在會中表示,該國人口快速老化,需要更多專科護理,醫療服務使用率及相關標準也較高,因此推高人均醫療碳排。

根據報告,新加坡醫院與診所每年碳排量的總和與140萬戶家庭用電相當,是2022年新加坡全國碳排的近7%,不但高於全球平均的4.4%,也高於全球船運航空業碳排的總和。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藥物與醫療用品的生產、運輸及使用的碳排量占比最高,達到32%,例如繃帶、溫度計、氣喘吸入器等,而常見的麻醉氣體地氟醚(Desflurane)以及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的溫室效應都比一般的二氧化碳來的高。

延伸閱讀》醫療業範疇三排放占逾7成!從循環箱到制服回收,醫院淨零有什麼新招?

其他如醫療院所建築物的建設及維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比為19%;實驗室設備、洗衣、清潔、餐飲等非醫療服務的碳排占比為17%;電力、用水及醫療廢棄物焚燒碳排占比14%;數位資訊部門碳排占比13%;交通運輸碳排則占5%。

新加坡醫療碳排報告指出,藥物與醫療用品的生產、運輸及使用的碳排量占比最高,達到32%。(圖片來源:新加坡醫療碳排報告

醫療領域難淨零,專家:藥品生產原料是主因

新加坡國立大學永續醫學中心(CoSM)主任瓦特斯(Nick Watts)認為,醫療業不可能達到淨零碳排,因為多數藥品都是由石化原料製成。他建議從其他項目減排,把省下來的經費重新投資在醫療保健系統上。

舉例來說,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NUH)把可回收垃圾與藥品及醫療器材分開處理,就讓塑膠品回收量增加一倍。心理衛生學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則充分利用太陽能光電,發電占比達到20%。

CoSM自創模型量化新加坡國內所有公私立醫療院所的碳排,使用超過1萬9,000個數據點來計算,較過去的研究提供更多詳細的資訊。瓦特斯強調,新加坡的人均碳排沒有過去研究的這麼高,更不是全球最高。

資料來源:MOHThe Straits Times聯合早報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