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南部是東南亞資料中心重要據點。(攝影:許祖菱)
東南亞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建置潮下,馬來西亞是重要據點。隨著資料中心耗水耗電量攀升,大馬該如何在經濟與永續目標間取得平衡?9月23至24日由馬來西亞數位經濟局(MDEC)協辦的「資料中心邁向淨零」(Data Centres towards Net Zero)研討會,匯聚政府與產業界代表,共同探尋可能的解方,《RECCESSARY》作為唯一合作的台灣媒體,帶來現場第一手觀察。
資料中心永續框架將公布,聚焦能效與綠電採用
新加坡過去因能源與水資源限制而放緩資料中心發展,市場需求因此外溢至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吉隆坡與檳城成為資料中心插旗重點。
馬來西亞能源及水務轉型部(PETRA)副部長阿克瑪(Akmal Nasrullah bin Mohd Nasir)指出,資料中心是馬來西亞數位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但若缺乏配套管理,勢必對當地能源與水資源造成壓力。
外界矚目的「永續資料中心框架」(Sustainable Data Centre Framework)預計10月公布。阿克瑪透露,新框架將提供投資者明確指引,涵蓋能源效率標準、綠電採購與永續資源管理規範,確保馬來西亞在吸引投資的同時,不犧牲國家永續發展。
至於是否要求資料中心強制採用一定比例再生能源,他認為,馬來西亞更適合透過激勵措施引導業者,例如稅收優惠,以鼓勵遵守永續標準。最終版本仍待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定案,PETRA將就能源與水資源面向提供建議。
阿克瑪並指出,為確保達成RE100資料中心使用綠電憑證不致出現重複計算疑慮,政府已啟動《電力供應法》修訂,推動綠色能源評級與認證的標準化,建立一致且透明的機制。
阿克瑪透露,即將公布的「永續資料中心框架」將提供投資者明確指引,涵蓋能源效率標準、綠電採購與永續資源管理規範。(攝影:許祖菱)
大馬CGPP、CRESS計畫,助資料中心採購綠電
為鼓勵資料中心採用再生能源,阿克瑪提到,馬來西亞政府已為資料中心等大型用戶提供「企業綠色電力計畫」(CGPP)與「企業再生能源供應計畫」(CRESS),方便企業直接採購綠電。近期政府更下調CRESS計畫的系統接入費(SAC),進一步提升資料中心採用再生能源的誘因。
在光電發展方面,阿克瑪指出,政府本月剛公布第5期大型太陽能計畫(LSS 5+)的13個得標者,新電廠最快將於2027年上線。目前馬來西亞已批准121個LSS項目,總裝置容量達 6,228MW(千瓩),投資規模超過210億令吉(約新台幣1,515億元)。
為確保馬來西亞供電穩定,他強調天然氣仍將作為過渡能源,同時持續升級電網以容納更多再生能源,馬國政府已完成400MW電池儲能系統(BESS)的採購,藉此提升電網靈活度與可靠性。
至於核能是否能納入能源組合,阿克瑪坦言若不引入核能,馬來西亞恐怕很難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不過,他也強調必須先解決融資、安全與技術可行性等挑戰,並遵循「可負擔性、供應安全、永續性」3大原則。他認為若規劃得宜,核能可成為穩定基載電力。
除了提供更多低碳能源,馬來西亞也希望加快供電審查吸引業者。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TNB)資料中心客戶經營負責人艾茲莉亞(Ezziliah Kamal Effendi)提到,馬來西亞已躋身亞太前十大資料中心市場。為回應業者對快速供電的需求,TNB推出「綠色通道」(Green Lane)機制,將原本需36個月的供電申請程序大幅縮短至12個月。
此外,TNB也與政府合作設立一站式中心(one-stop center),專責處理資料中心的電力申請。截至2025財年第2季,全國共有45個資料中心專案,其中24個已完工。
TNB的「綠色通道」機制,將資料中心原本需36個月的供電申請程序大幅縮短至12個月。(攝影:許祖菱)
大馬3年內迎伺服器汰換潮,電子廢棄物成新隱憂
除了能源管理,資料中心也能從建造階段著手減碳。不動產與投資公司仲量聯行(JLL)馬來西亞與印尼資料中心及工業部門負責人瑞克斯(James Rix)指出,業者可採用回收鋼材、綠色水泥或木材等建材。例如,以木材作為結構材料可減少超過40%的碳含量,不僅重量更輕,也能縮短施工時間。
在基礎設施建築方面,瑞克斯建議納入再生能源、廢棄物回收與雨水儲存等技術。另外,既有建築也能改造成資料中心,他舉例,倫敦《金融時報》舊印刷廠就成功轉型為資料中心,關鍵在於具備穩定電力適合裝設冷卻系統。
不過資料中心的永續挑戰不僅在建材。馬來西亞數位經濟局(MDEC)專家Tan Tze Meng提醒,資料中心除了消耗大量電力,還高度依賴水資源冷卻設備。由於馬來西亞屬於炎熱潮濕氣候,無法利用外部冷空氣降溫,只能依靠水冷卻。
問題在於,多數資料中心仍使用飲用水源供應。Tan Tze Meng直言,如何讓資料中心擺脫使用飲用水,已是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目前已有至少3家業者投資自建水處理廠,專門供應冷卻用水,顯示產業已意識到問題的急迫性。
他進一步指出,電子廢棄物(e-waste)回收同樣急需解決。未來3至4年內,資料中心將面臨大規模伺服器設備汰換。如何妥善回收其中的金、銀、銅及稀有金屬,避免資源浪費並減少污染,將是不可避免的難題。
目前馬來西亞缺乏具規模的合法回收設施,Tan Tze Meng強調,「我們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可以規劃和落實回收機制」,政府與產業必須攜手推動循環經濟,避免資料中心電子廢棄物流入非法處理場,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