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马国将拍卖首批本土碳权吸引外资,专家曝碳信用市场难题

EN

 (图片来源:iStock)

马来西亚碳交所(BCX)将于7月25日拍卖首批当地产生的碳信用,除了宣示产品范围不再限于国际碳信用,也是首次将「以自然为本的碳信用(碳权)」(nature-based carbon credits)当作交易主体。

不过长期来看,马来西亚发展碳信用市场,将面临经济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及碳信用质量的难题。

来自热带雨林保护计划,通过Verra碳验证标准

该碳信用是来自沙巴州的瓜末(Kuamut)热带雨林保护计画,旨在保育及恢复东革(Tongod)与京那巴当岸(Kinabatangan)地区的雨林,面积约8万3,381公顷。该计画在今(2024)年3月,通过Verra碳验证标准,被认可为经认证的碳单位(Verified Carbon Units, VCU),预估每年可减少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执行长莫哈末乌玛(Datuk Muhamad Umar Swift)透过声明表示,有鑑于该国在自然与技术为本的碳信用上有庞大潜力,希望这次拍卖能唤起国内外企业的兴趣,吸引更多碳信用计画的投资。

沙巴州的瓜末热带雨林保护计画。(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马来西亚发展碳信用市场,陷经济与环境保护的两难

不过,如何在经济与环境上取得平衡面临挑战,特别是马来西亚经济对于棕榈油产业高度依赖。马来西亚能源基建公司「云升控股」(Yinson Holdings Berhad)永续发展负责人雷纳德(Renard Siew,音译)在东南亚评论网站《Fulcrum》撰文指出,马来西亚的森林复盖率约55.3%,能产生的碳信用价值高达10亿美元(约人民币72亿元),但受制于棕榈树的扩张而难以实现。

雷纳德也认为,马来西亚在缺乏碳税制度的情况下难以为碳定价,且目前以自然为本的碳信用价格惨淡,徘回在每吨1.5美元(约人民币11元),相较于2019年落在8至9美元(约人民币57至65元)落差甚大,主要因为碳信用的可信度与有效度持续受到质疑。换言之,马来西亚在经济对伐木的依赖与碳信用价值被低估,成为发展碳信用市场的2大难题。

马来西亚碳交所成立于2022年,并于2023年3月完成首笔拍卖后,于同年9月正式开始运作,当时交易的前两天,包括石油能源贸易商Vitol Asia、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CIMB)等10家企业参与,一共交易1万6,500个碳信用,但之后市场并不热络,根据官方网站显示,过去一周没有交易任何碳信用。

资料来源:ReutersFulcrumBCX

相关主题
砂拉越总理Future Energy Asia 2024秀能源转型对策,揭碳交易、绿电出口新进展
马来西亚携手日本实验新技术 老棕榈树变身生质燃料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凭证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