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工具机产业拚绿色转型 掌握脱碳、碳权发展趋势

EN

台湾国际工具机展连续4天的活动,举办至少8场论坛及讲座,其中「绿色转型论坛-从减碳到零碳:解密企业净零转型关键布局」,邀请查证机构、顾问服务公司、农食业者,从三个不同角度分享企业可永续减碳的发展。

台湾国际工具机展举办绿色转型论坛。(摄影:林柏宇)

独立验证机构TÜV SÜD绿能与可永续服务总监王善弘指出,全球碳市场快速发展,强制性及自愿性市场规模在2022年创下新高纪录,被注销的碳权达到1.66亿吨,预料自愿性市场将持续大幅成长,并在2030年暴增5倍,估值来到100亿至400亿美元之间。

他表示,台湾碳交易规模相对小,且落后其他周边国家,例如中国、日本、韩国的碳交易所已经延伸到国外碳权的认可。

TÜV SÜD在碳市场经验丰富,从2005年开始一路参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碳验证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等目前主流减碳认证方法。

王善弘表示,在联合国主导下,未来3至5年内,《巴黎协定》第6.4条将会衍生出新的碳权机制,也就是除了双方缔约国同意碳权移转,还要取得监督机构的认证;另外,他认为,黄金标准、碳验证标准等机制,未来几年可能出现整合。

TÜV SÜD绿能与可永续服务总监王善弘。(摄影:林柏宇)

资诚可永续发展服务执行董事张嘉宏也观察到,碳权市场出现时间还没有很久,所以才有这么多名词要解释,而台湾应该对接国际标准,尤其是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明确要求企业列出5至10年的减碳路径。

他引述德国汉诺威工具机展(EMO Hannover)数据指出,工具机产业超过9成碳排集中在范畴三,如果从产品设计开始就采用永续概念,最多可减少8成碳排。

张嘉宏将产业面临的转型风险分成碳价、市场、法规、投资四大方向。在投资方面,他发现许多金融机构开始将产业进行绿色分类(green textonomy),除了转移投资方向,企业也可能在客户要求下,必须挤进某些特定分类中。

他认为现在是加快脱碳率的转捩点,如果2050年要达到净零碳排,每年脱碳率需达到17.2%,需较2022年加快7倍。他还建议工具机业者以量化方式协助客户提升「避免排放量」(avoided emissions),也就是透过电子机械设备提供解决方案,帮助脱碳并增加产品竞争力。

资诚可永续发展服务执行董事张嘉宏。(摄影:林柏宇)

相较于TUV SUD与资诚,祥圃实业执行长吴季衡则从农食供应链角度,分享绿色转型的过程,尤其是回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祥圃透过能源管理、设备换新、数据分析等策略,预估每年可省下73,965度电,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6.5吨二氧化碳当量。

吴季衡表示,去(2023)年太阳能总发电量为80万度,旗下观光工厂「良作工场」取得黄金绿建筑标章,自家推出的猪肉品牌更是全台首家取得ISO14067碳足迹认证,而部分工厂从今(2024)年开始,执行全面性ISO-14064:2018碳盘查标准。

祥圃实业执行长吴季衡(摄影:林柏宇)

相关主题
企业减碳需求日增 非洲最大证交所将展开碳权交易
永续燃料政策宣传方式不切实际 法院裁定荷航漂绿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凭证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