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燃料电池成运输净零要角 氢能业者吁布局新能源车供应链

在日本东京等待载客的丰田SORA氢能巴士。 和泰汽车集团也预计在台湾引入丰田另一款H2 City Gold氢能巴士,目标2024年上路。 (摄影:许祖菱)

氢能车成为长途运输的未来新趋势,其加氢快、跑更远的特性为交通减碳革新带来了新契机。 台湾绿能科技业者镫锋氢、氢丰19日出席论坛谈到,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比例攀升,将绿电转换为氢能等化学能(Power-to-X)的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台湾厂商应善用车用电子整合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与燃料电池供应链。

氢能车行驶范围远 成为大型运输载具未来新趋势

外贸协会与《DIGITIMES》19日举办「奔驰新世代—车用安全系统与新能源之革新再造」论坛,邀请台湾能源科技业者介绍新能源及氢能等前瞻技术。

受惠全球净零浪潮,电动车产业成了最有潜力市场之一,但里程焦虑、锂电池火灾风险及社会基础建设不足等疑虑,都可能降低消费者购车意愿 ,氢能车的优势也因此浮现。

镫锋氢科技总经理周哲平提到,与电动车相比,氢能车一样有低噪音的优点,但氢能车无需长时间充电,只需要加氢至燃料电池内,钢瓶内的氢气就能透过燃料电池转换成动力推动马达,可作为移动式的发电机,其重量轻、加氢快、不怕冷的特性,可以满足大型车的长途运输需求。

周哲平表示,随着太阳能发展成熟成本下降,将再生能源转换为氢能等化学能的技术开始备受重视。,而燃料电池就是一种能把化学能再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可透过添加燃料以维持电力,最常见的燃料是氢,其他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甲醇、酒精、沼气等,也可以当作燃料。

周哲平提到,Power-to-X技术备受关注。 镫锋氢科技除了发展氢能,也把重点放在甲醇燃料。 (摄影:许祖菱)

台厂拥工业整合优势 应积极布局燃料电池供应链

周哲平提到,燃料电池的投资规模持续成长,在美国目前达到十多亿美元,台湾已经有约五家厂商打入燃料电池供应链,包括康舒、保来得、高力等, 台厂应该把握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机会。

同样受邀的绿能科技新创氢丰,就是积极投入燃料电池堆制造的台湾公司。 虽然氢丰仅成立两年,成员却拥有超过15年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经验,副总经理林明宪表示,台湾打入电动车供应链较晚,又缺乏锂矿天然资源,要生产锂电池很难控制制程,反观新能源车很多技术是台湾的强项。

林明宪提到,台湾的电动车、新能源车的市场小,但是在车用电子零件的工业整合速度快,尤其擅长电机、电控、电池的三电系统整合,台湾未来不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可以先锁定小市场的痛点,并观察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欧美等市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林明宪指出,新能源车当中很多技术是台湾的强项。 (摄影:许祖菱)

氢能车与电动车预期并行发展 燃料电池成为绿能调度关键

尽管美国政府投入数百亿美元推动氢能,日韩在美三大汽车公司本田、丰田和现代也投入制造氢能车,氢能产业要迈向商转模式挑战仍不少。 周哲平就坦言,汽车的产品生命周期至少十年,燃料电池产业萌芽的速度相当缓慢,氢气的储存、运输、能耗也还有技术问题要克服。

至于未来氢能车会不会压缩到电动车市场? 周哲平和林明宪认为,电动车与氢能车的发展将并行互补,由于燃料电池车适合长途大型车辆,电动车较适合城市通勤移动,未来两者会更像是互补关系,而非优劣竞争关系 。

周哲平指出,目前氢能主要应用于推高机和重型卡车等领域,距离小客车市场还有距离,但氢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官员公务车、计程车等载运使用率高的情境,特别适合加入EV100(全球交通载具电动化倡议)的企业成员采用。 此外,随着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成熟,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与调度需求逐渐显现,燃料电池车有望成为能源商业调度的重要工具。

气体制造商联华林德去(2023)年宣布与和泰汽车携手,将最新氢能电动车TOYOTA MIRAI引进台湾,并建置全台首座加氢站,预计今年上半年完工。 (图片来源:联华林德

相关主题
巴黎奥运公布碳预算创先例 民团:最多仅减三成碳排
AI新科技成绿色制造升级关键 工研院NET ZERO DAY探索低碳转型新解方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凭证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