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SBTi拟放宽碳抵换规定 碳交所田建中:碳权迎来转折点

EN

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有意开放碳权抵换范畴三碳排,可能一改过去严格要求企业减排的态度,台湾碳权交易所总经理田建中认为,这代表碳权已走过最黑暗的时期,目前市场来到转折点,未来需求会明显成长。

台湾碳权交易所总经理田建中(摄影:林柏宇)

SBTi在9日表示,将允许企业使用自愿性碳权抵减范畴三碳排,也就是包括供应链、废弃物处理等的间接排放,等于放宽碳权使用范围,被认为有助于提升碳权需求。

不过SBTi内部掀起反对声浪,不少专家也认为,企业漂绿风险可能大增,可能减少具体减碳作为,但田建中指出,买碳权不等于漂绿,他引用《时代杂志》(TIME)的报导指出,购买碳权的企业更重视减碳,在减碳投资规模上,更是没有购买碳权企业的3倍。

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净零趋势推动下,台湾业者的碳焦虑主要来自客户,他以科技大厂微软与HP为例,其主要碳排来源都在范畴三,而台湾制造业就是这些大厂国际供应链的一环,因此都必须落实减碳,且不得不购买碳权。

碳权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田建中呼吁企业及早规划因应,同时强调如果企业减碳有明显成效,还可进一步成为卖方,让碳权成为企业营收来源。

田建中18日在《财讯》举办的「净零转型企业升级关键战」论坛上作此发言,同场发表专题演讲的还有ICDI国际气候发展智库执行长赵恭岳、宏碁可持续长刘静静、台湾中油公司董事长李顺钦。

赵恭岳提到,企业要缓解碳焦虑,必须先回答四个问题:公司是否有上市柜客户、是否已完成碳盘查、是否有净零路径图、是否有可持续报告书,他建议企业逐一检视并按部就班提出对策。

他在会中重申,5到7年内,减碳将主宰供应链竞争,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受到的冲击将难以恢复,尤其以中小企业为大宗,因此应找出整体营运与供应链的弱点进行改善。

ICDI国际气候发展智库执行长赵恭岳(摄影:林柏宇)

他将企业可持续比拟为食安议题,强调净零是追求健康的过程,绿能就像是吃原型食物。

事实上,台湾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持续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减少,2022年来到0.01191公斤二氧化碳/元,较2005年(0.02058)减少超过40%,不但展现台湾推动低碳转型成果,且在经济持续成长的情况下,也显示减碳与经济成长脱钩(decoupling)。

碳排愈高等于经济愈强的时代已经过去,赵恭岳借上述数据呼吁企业跟上减碳行列,在完成碳盘查后按照法规、供应链要求、进出口贸易三大方向订定目标及策略,还得评估转型后的影响,并持续监控、沟通及揭露,共同朝向可可持续净零目标迈进。

IETA继SBTi争议声明后 发布企业碳权使用新指引
开放碳权抵范畴三排放声明惹议 SBTi发说明澄清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凭证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