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边境调整机制如何影响企业?

EN

过去大家常听到的贸易壁垒,例如中美贸易战,主要是对进口商品课征额外关税以期减少贸易逆差或进行制裁,然而未来贸易壁垒将出现新的形式:碳关税(碳边境调整机制)。 欧盟已于2021年7月提出2030年Fit for 55 Package法案,内容包含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以下简称CBAM),届时进口商须申报产品碳排放量并缴纳CBAM凭证,作为进口产品碳排放费用,建立这样的壁垒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避免碳泄漏的发生,阻止企业将工厂迁移至碳排放法规相对宽松的国家,促进实际的减碳作为。

一旦各国建立起碳边境调整机制后,企业将面临以下四个挑战,这些挑战分别来自于各国政府、产业界,说明企业的未来会充满碳排放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方式是及早布局公司内部减碳行动。

 

  1. 碳费/碳税及减碳成本:

为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各国陆续计划推动国内碳交易制度或收取碳费/碳税,目前采用碳税的国家中,以瑞典价格最高,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达12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很多国家都有推出碳税,但价格普遍低落,多在每吨50美元以下,当价格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就难以发挥约束作用,也因此,设立价格目标或价格成长幅度也是制定政策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下图(一)为实施碳税国家的现行税率规划及预测,除新加坡及丹麦有对2030年价格订立目标外,其余皆尚未订立出明确目标或调涨幅度,因此是根据现行税率及该国通货膨胀率预估, 透过下图更能明显发现若仅考量通货膨胀而没有加入成长率,碳税的约束效果很快就会下降,对于一个企业(国家)达成碳中和的贡献度相当有限。 除了缴纳碳费、碳税之外,企业实际投入减碳像是汰换传统高耗能设备也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审慎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减碳方案。

 

carbon border

(图一) 现行碳税税率规划及预测

 

  1. 产品竞争力评量因子改变:

以往产品竞争、竞标时,价格多占了决定性的比重,然而产品是否环境友善已逐渐成为重要评分标准之一,碳足迹少的产品会具备竞争优势,在采购价格、商品选择上都会更有话语权。 下表(一)是不同国家所生产之可口可乐碳排放比较,除韩国的主要排放源是在制造阶段外,其他皆是在原物料阶段。 综合评估每100 mL可口可乐的碳排放可发现碳足迹高低依序为,台湾、韩国,泰国最低。 由于目前各国计算标准非统一,因此可能与实际情形有些误差,不过这样的比较会越来越精准且普遍,企业也可以借此评估工厂设立位置等是否合适。

 

产品名称

(表一) 不同国家生产之可口可乐碳排放

 

  1. 市场参与门槛限制:

以欧盟提出的CBAM为例,进口商必须申报进口产品数量、进口产品碳排放量及应缴纳凭证数量,企业必须计算产品碳足迹并取得官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认证以作申报,否则将以排放量最高的 10%为基准收取费用。 反过来说,企业若没有计算碳足迹,只剩下两种选择,一是付出较高费用,二是不进入该市场,无论是哪一种于企业而言都是一笔损失。

  1. 合作风险:

除了政府机关订立相关规范外,为因应碳中和浪潮,有许多产业或大型企业会实施更加严格、超前的规范并要求供应链一同达成目标,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虽然还不需要直接面对政府法规 (政策通常会优先规范高碳排产业像是钢铁、水泥等),仍会面临供应链采购压力。 例如,Apple要求2030年达成供应链与产品碳中和、航运公司Maersk承诺到2050年采购或库存100%净零 排放钢材。

 

伴随着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出现,碳权也会成为企业下一个竞争的项目,碳权种类、内容及取得方式又可概分为强制性(例如碳交易ETS)、自愿性(例如CER 、VER),企业能参与的种类并不相同,彼此间不一定能完全流通或转换。 不过他们最终必须走向能够相互比较的基准,随着制度愈趋完善,各国、各州的碳交易体系发展出一定规模后,可能就会开始 合并体系、创造出更具流通性的碳权次级市场,类似于今日的有价证券交易,这也说明为什么愈来愈多企业已开始布局减碳行动,除了因应规范外,透过减碳取得之碳权将成为企业获利的新钥匙,开启另一道扭转局势的大门。

 


參考資料:
世界银行碳定价
韩国碳标签 
泰国碳标签
台湾碳标签

东亚地区绿电市场趋势预估: 2030年可以买到绿电了吗?(上)
Back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