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氣候行動週至今已達第7屆,今年有逾700場活動、有超過4萬5,000名與會者。(圖片來源:2025倫敦氣候行動週)
編按:在全球氣候治理邁入「轉型金融」的新階段後,金融體系如何支持高碳排產業實質脫碳,成為政策與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轉型金融專案研究員黃郁琳以2025倫敦氣候行動週為切入,盤點國際金融監理與企業資訊揭露最新進展,並反思台灣轉型金融政策的落差與挑戰。
隨著國際間對金融體系在氣候行動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視,我國金管會從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2.0、3.0,至2024年10月公布之《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顯示出金管會跟隨國際趨勢,將轉型金融也納入行動方案中。
然而,現行方案是否足以對應實體經濟(Real Economy)的轉型需求?相較國際間普遍以與《巴黎協定》1.5°C對齊為前提來討論之下,我國主管機關「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以及製造部門至今仍缺乏完整的產業別中長期去碳化路徑(sectoral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在《巴黎協定》10年後的現在,似乎難以引導國內製造部門脫離碳鎖定困境,也可能錯失實質脫碳的關鍵時機。
對照金融業的重鎮英國倫敦,其每年年中舉辦倫敦氣候行動週(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 LCAW)至今已達第7屆,今年吸引逾700場活動與超過4萬5,000名與會者。倫敦證交所在6月23日開市時不僅慶祝了倫敦氣候行動週的開幕,6月26日開市時也慶祝聯合國永續證券交易所倡議(UN SSE)前一天發布的《氣候轉型計畫示範指南》(Model Guidance on Climate Transition Plans)暨世界氣候投資高峰會開幕,顯示出英國金融業對於氣候行動以及轉型計畫的重視。
在倫敦氣候行動週期間,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也同步舉辦多場論壇,並與合作夥伴推出「倫敦氣候行動週:金融直播」,展現出金融體系可以如何善用其對資本市場的理解來成為氣候行動的實質交流平台。
2025倫敦氣候行動週有哪些重大進展?
過往產業界談論淨零,多半著重於「自主減碳目標」或「碳盤查揭露」。然而,隨著極端天氣事件頻傳,全球對企業的氣候行動要求也大幅升級,從個別企業的自主宣示,朝向制度化、規範化的轉型規劃邁進。2025倫敦氣候行動週期間,各國際組織紛紛發布針對氣候轉型計畫的指引文件,將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化: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在6月23日發布《氣候相關揭露準則 IFRS S2》補充指引,協助企業依據《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準則》更有效地揭露其與氣候轉型相關的資訊,並提供企業如何揭露氣候轉型計畫的架構與實務建議。
- 聯合國永續證券交易所倡議(UN SSE)於6月25日發布《氣候轉型計畫示範指南》(Model Guidance on Climate Transition Plans),將重點置於氣候轉型計畫的規劃與執行過程,旨在提供各地證交所推動上市公司轉型揭露的統一指引。
-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在6月26日提出最新修訂的GRI 102: 氣候變遷,明確要求企業揭露基於最新科學證據並符合1.5°C目標的氣候轉型計畫。值得注意的是,該標準同時納入「公正轉型」,涵蓋氣候行動對勞工、當地社區和原住民的影響,並表示其要求與IFRS S2互補,為企業提供全面性的揭露框架。
上述進展共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全球趨勢:具備「可信的氣候轉型計畫」已成為衡量企業氣候承諾與實質行動的重要基準,並將直接影響其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定位與發展潛力。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在倫敦氣候行動週的發表會上新版「GRI 102:氣候變遷 2025」與「GRI 103:能源 2025」兩項標準。(圖片來源:Global Reporting)
轉型金融:導引資本的關鍵機制
自2021年英國主辦COP26格拉斯哥會議以來,全球主流金融市場日益關注如何支持高碳排、能源密集型與難減排企業走在淨零路徑上,以實現《巴黎協定》控制全球升溫之目標。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也成為全球金融圈的核心議題。
2022年,英國政府設立「轉型計畫工作小組(Transition Plan Taskforce, TPT)」,由其財政部與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主導,成員來自英國產官學研及碳揭露計畫(CDP)等倡議組織,以建立轉型計畫揭露的標準。
有別於傳統「綠色金融」聚焦於已符合綠色標準的產業,「轉型金融」試圖將金融資源導向有潛力與決心進行脫碳的企業部門與活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22年即強調,轉型金融關注的是企業從現有高碳排狀態邁向具體永續目標的「動態過程」。
OECD也提醒,若無法清楚界定轉型的「可信性」(credibility),將可能導致新興的漂綠風險;可信的轉型計畫則是避免漂綠的關鍵。轉型計畫需要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展現出企業確實處於通往淨零排放的合理路徑上,才能有效部署資本並強化市場信任。若僅將既有投資重新包裝為「氣候轉型貢獻」,但實際對環境帶來的正面效果極微,轉型金融將淪為市場與政府延遲行動的藉口,甚至可能造成長期傷害。
TPT在2023年發布《轉型計畫揭露框架》(Disclosure Framework),作為穩健(robust)且可信的轉型計畫揭露的良好實踐,後續也發布多份《部門別導引》(Sectoral Guidance)。2024年10月之後,原本TPT之工作由IFRS Foundation接手。而無論是IFRS、UN SSE的指引,都運用了TPT的架構與成果作為基礎。此外,英國政府也持續推動受監管之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特別是富時FTSE100指數公司)制定並實施符合《巴黎協定》1.5°C目標的可信轉型計畫。
在此次倫敦氣候週期間,英國能源安全與淨零部於6月25日發布諮詢文件,在將轉型計畫入法化的前提下,廣泛徵求社會各界針對轉型計畫執行與揭露模式的意見,以達成「支持有序轉型」、「提高投資透明度與有效資本配置」、「協助企業把握淨零機會」,以及「確保國家永續金融框架的國際競爭力」等4大目標。
從資訊揭露到「轉型治理」:台灣的挑戰與在地轉譯
在全球轉型金融規範快速演進的當下,凸顯了企業從資訊揭露邁向結構治理的必要性。台灣面臨日益嚴峻的氣候衝擊,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轉型更是刻不容緩。
然而,我國遲遲未能制定產業中長期轉型路徑,高碳產業的轉型行動也持續延宕。金管會雖於2024年12月31日伴隨第二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發布《轉型計畫建議涵蓋事項》,試圖藉由永續經濟活動認定來協助金融業辨識企業轉型情形,然而其現行政策仍為軟性指引,在實質內容的標準上與國際仍存在明顯差距:部分高碳產業之技術篩選標準顯然門檻過低,不足以驅使高碳產業更積極規劃轉型。
以石油化學業為例,指引中採用國內石化業者提供之單位產品排碳量平均值作為技術篩選標準,而未與國際1.5°C路徑對齊,恐怕讓部分高碳企業誤以為已符合轉型要求,卻未能實質擺脫碳鎖定風險。
再以國內石化業排碳大戶為例,筆者曾於今年5月提出《2025台塑石化氣候績效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台塑石化公司於公司別排放量居全台第二,應依1.5°C路徑推動包括淘汰汽電共生燃煤鍋爐、汰換傳統裂解製程、明確資本支出於低碳技術研發與潔淨能源、與價值鏈上下游共同減少範疇三排放,以及納入公正轉型機制等建議。然而,台塑石化公司在今年6月公開的永續報告書中,雖增加說明了既有減碳作為的資本支出,其他關鍵要素仍付之闕如。
同時,由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與美國地球之友共同於2025年6月共同出版之《亟待課責:台塑集團的永續危機》報告,則揭露了儘管台塑集團過往在氣候、環境、人權等表現不佳,仍獲得近20億美元的永續連結貸款,並被納入超過40個ESG標籤基金,凸顯了金融業對投融資對象在氣候與人權面向上的重大缺失。現行模式導致資金仍可能大規模流入氣候與人權表現不佳的企業,這不僅是漂綠風險,更持續構成實質的環境社會損害。
全球轉型金融規範快速演進,凸顯了企業從資訊揭露邁向結構治理的必要性。台灣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轉型更是刻不容緩。(圖片來源:iStock)
提升台灣轉型金融可信度,政府、企業該如何參與?
台灣在轉型金融的推動上,必須從「形式」上的接軌,邁向驅動高碳產業脫離碳鎖定的「實質」轉型。金管會的《轉型計畫建議涵蓋事項》與《轉型授信審查參考指南》已提供了政策工具,2025年將成為可信度落地的關鍵年。高碳產業必須提出具體、科學且具時程表的轉型計畫,金融機構應以此為融資與投資基礎,協助企業調整設備與產品結構,進而推動整體價值鏈減碳。若政策與資本配置無法與實體經濟轉型對接,則「淨零」將僅淪為報告上的字詞。
對經濟部的建議:
經濟部作為製造部門主管機關,應與環境部、勞動部等部會協作,盡速訂定高碳產業(如石化、鋼鐵等)的產業別中長期去碳化路徑(sectoral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明確各階段的里程碑。在轉型過程中,經濟部應與勞動部合作,預先評估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工的影響,及早規劃公正轉型,確保勞工權益不受損害。
對政府4大基金的建議:
作為台灣重要的機構投資者,4大基金應將ESG因素深度整合到其投資決策流程中,除了考慮財務回報,更要審慎評估被投資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針對高碳排或ESG表現不佳的被投資企業,4大基金應積極行使股東權利,透過議合、投票等方式,要求企業制定並實施可信的氣候轉型計畫,並改善其環境與人權紀錄。
對於長期未能改善其ESG表現,且對環境和社會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企業,4大基金應評估在必要時將負面篩選或逐步撤資策略納入考量,並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與議合策略,以避免聲譽風險和財務風險,引導資本流向更永續的投資標的。
對企業的建議:
企業應主動擁抱轉型計畫,制定具體、可衡量且與1.5°C目標對齊的轉型路徑,將其視為提升競爭力與風險管理的戰略工具,而非僅是合規負擔。尤其應提早完善範疇三數據收集、計算與確信機制,以應對未來更嚴格的揭露要求,並在轉型過程中充分考量員工、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確保轉型是公正且包容的。企業應主動與其往來的金融機構溝通其轉型計畫和進展,爭取綠色金融支持,並透過透明的資訊揭露建立信任,降低融資成本。
換言之,唯有落實「可信氣候轉型計畫」為投融資先決條件,才能真正將「巴黎協定1.5°C」從國際語言轉化為台灣產業現場的具體行動。對企業而言,準備轉型計畫並非只是增加報告的人力與行政成本,而是明確以財務方式分析淨零轉型所需之成本投入與預期效益,以此來調校企業未來的經營目標與策略。對金融業而言,則是有更紮實的基礎來評估資金投入所能帶來的正向影響。因此,務實可信的轉型計劃,應是能讓投資人、企業與利害關係人共贏的局面。
資料來源
- 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 (n.d.), 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 Homepage, https://www.londonclimateactionweek.org/
- London Stock Exchange (2025), Celebrating UK Leadership on Climate Finance and the start of 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 2025, https://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discover/news-and-insights/celebrating-uk-leadership-climate-finance-and-start-london-climate-action-week-2025.
- London Stock Exchange (2025), Celebrating the launch of the UN SSE Model Guidance on Climate Transition Pla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World Climate Investment Summit, https://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discover/news-and-insights/celebrating-launch-un-sse-model-guidance-climate-transition-plans-and-opening-world-climate-investment-summit.
- GRI (2025), New Climate Standards can unlock actionable and streamlined reporting on impacts, https://www.globalreporting.org/news/news-center/new-climate-standards-can-unlock-actionable-and-streamlined-reporting-on-impacts/
-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s Initiative (2025), Model Guidance on Climate Transition Plans - A template for stock exchanges to guide issuers.
- IFRS Foundation (2025), Disclosing information about an entity’s climate-related transition, including information about transition plans, in accordance with IFRS S2.
- OECD (2022), OECD Guidance on Transition Finance: Ensuring Credibility of Corporate Climate Transition Plans, Gree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7c68a1ee-en.
- 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 (2025), Climate-related transition plan requirement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consultations/climate-related-transition-plan-requirements.
- Transition Plan Taskforce (2023), Disclosure Framework, https://www.ifrs.org/sustainability/knowledge-hub/transition-plan-taskforce-resources/.
-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2025,《2025台塑石化氣候績效評估報告》。
-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與美國地球之友,2025,《亟待課責:台塑集團的永續危機》。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4,《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4,《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2.0》。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4,《轉型計畫建議涵蓋事項》。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5,《轉型授信審查參考指南》。
※ 本文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合作專欄。原文標題:〈掌握國際趨勢,提升台灣轉型金融可信度〉,文:黃郁琳(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轉型金融專案研究員)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RECCESSARY》的立場)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