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閔茜
RECCESSARY 記者

News
台灣碳權外交跨大步!與巴拉圭簽首個《巴黎協定》6.4條合作,專家揭2大推進方向【分析】
為落實「國家自定貢獻(NDC)」減碳目標,台灣於10月1日正式與巴拉圭簽署《巴黎協定》碳權合作備忘錄,這是台灣第一個基於《巴黎協定》6.4條的合作,期望在國際機制下展開減碳與技術合作,推動台灣「碳權外交」策略。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表示,這次合作是開啟政府與民間,公私雙方都取得減碳彈性的機會。
2025-10-03
News
影響力投資從ESG跨入SDGs:亞洲國家競相布局,日本混合金融策略為何值得借鏡?
「談ESG已經不夠,要接軌國際,進入更深層次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社團法人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理事長陳富煒指出,今年是影響力投資的行動元年,透過SDGs重新審視社會需求,以投資帶動改變,創造對社會正面、可衡量且有實際收益的成果。學者也提醒,亞洲各國正積極布局影響力投資市場,台灣在此領域仍需加速追趕。
2025-10-02
News
循環經濟產值逾800億!亞太循環經濟盛會首度登台,2050路徑草案將揭曉
循環經濟是推動供應鏈轉型的關鍵,不僅能化解廢棄物危機,也能開創新的永續商機。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今(1日)指出,循環經濟是淨零轉型、實現生物多樣性的重點,並透露政府將在「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上公布「循環路徑圖草案」,瞄準2050年循環經濟長期目標,先凝聚共識盼最快2026年推出路徑圖。
2025-10-01
金融業範疇三揭露不到5成!哪些產業資料搜集難?KPMG提3大解方
金融業作為產業的資金活水,藉由金流引導各產業加速低碳化,也試圖為自身超高的範疇三挑戰找出解方。國際會計事務所安侯永續發展顧問(KPMG)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析台灣金融業減碳的3大痛點,並提出在全球淨零趨勢下的可能解方。
2025-10-01
News
建築減碳潛力大!全球城市貢獻7成排放,AI、數位孿生為何是淨零關鍵?
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卻也承受氣候危機第一線衝擊。全球約3分之2能源消耗、7成以上碳排放來自城市,因此如何透過 AI(人工智慧)與數位轉型推動減碳,成為關鍵課題。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負責人林旭瑩今(30日)出席「2025台灣永續峰會」時指出,AI智慧城市的發展仰賴龐大的公共資源與GPU(繪圖處理器)算力,政府在其中應扮演推動角色。
2025-09-30
News
台泥喊話加速台版CBAM,張安平:印尼進口水泥量攀升、不利本土減碳
「如果現在不處理(碳費),未來世代將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公開支持碳費開徵,但強調必須公平,他點出,台灣是少數對進口水泥不課徵關稅的國家,也沒有被課徵碳費,作為水泥業的代表,台泥呼籲政府加速制定台版CBAM,要求進口水泥熟料揭露碳排。
2025-09-27
News
開箱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水泥窯日處理破百噸花蓮垃圾,轉廢為能大解密
台泥花蓮和平廠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RRC)今(27日)正式啟用,為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同時也結合人文博物館「鸚鵡螺博物館」,將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5~6年前台泥說要打造一個社會無感、兼具美感與觀光的廢棄物處理廠,如今可以說是成功交卷了。
2025-09-27
News
碳費、對等關稅夾擊,企業減碳壓力擴至供應鏈!專家籲加速節能與綠電採購
為探尋產業減碳解方,全國工業總會25日舉行「產業碳中和聯盟」圓桌會議,聚焦製造業減碳策略。會中碳費、對等關稅及碳關稅成為討論焦點。永灃環境管理顧問溫麗琪指出,越來越多企業已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不僅作為減碳決策的重要依據,甚至開始向供應鏈收取相關費用。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