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閔茜
RECCESSARY 記者

News
SRF是再生能源嗎?一文解析「轉廢為能」的製造過程與法規現況
固體再生燃料(SRF)被認為是減碳和垃圾「轉廢為能」的方法,但也因為伴隨空氣污染,陷入「是否為綠能」爭議,被外界放大檢視。《RECCESSARY》特別整理SRF優缺點與法規現況,帶領讀者認識SRF。
2024-12-13
Exclusive
7成再生能源貢獻來自民間!印度台商拚綠電,自發自用如何成為主流?
在美中競爭、地緣政治下,全球供應鏈版圖正在移轉,已有許多台商遠赴印度開拓商機。在這波成長下,印度綠電需求隨之提高,未來台商要如何獲得足夠電力來源?印度電力市場專家庫馬爾 (Anand Kumar)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享自身看法,企業除了進駐政府打造的綠能產業園區外,也能透過自備電廠,達到自發自用的效益。
2024-12-13
News
【更新】國內碳權首筆交易出現,這家公司砸10萬元買下台北101汰換燈具專案
國內碳權交易已經正式啟動,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建立資訊公開交易平台足以改變市場,碳定價機制啟動後,企業擴廠都需要考慮碳權、是否需要減碳設備等等資本支出,也能促進產業投入減碳換取額度。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自10月2日啟動後,兩個月後迎來第一筆交易。
2024-12-09
News
歐盟CBAM來了!哪些高碳排產業納管?台灣企業影響衝擊一次看
歐盟首開先例祭出「碳關稅」,2023年10月1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生效、2026年正式實施,引發企業爆發碳焦慮,甚至各國紛紛跟隨歐盟,研擬自家的碳關稅制度。為協助企業掌握全球碳排放的貿易新規,《RECCESSARY》特別整理歐盟CBAM的進展與企業的因應之道。
2024-12-06
News
綠電採購指南4》台達拚2025台灣廠辦100%用綠電,永續長談購電心法:不要猶豫先買再説
台達電對外宣稱2030年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與碳中和目標,目前全球廠區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若單指台灣更高達80%,進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內電子業。這背後耗時兩年布局,才多買到再生電力、接續再一年買到適合的非綁定再生電力憑證,逐一克服購買挑戰。
2024-12-03
News
綠電採購指南3》3法規變動,掀再生能源售電業整併潮?業者:技術力是勝負關鍵
台灣的《電業法》2017年大幅修法後,開放民間售電,把綠電賣給台電以外的客戶,催生了「再生能源售電業」角色,像是正崴集團旗下富威電力、台泥旗下的能元超商,以及全民電廠起家的陽光伏特家都投入售電生意,市場迅速蓬勃發展。
2024-12-02
News
台灣地熱如何拚1GW發電?專家提3大建言,下個潛力鑽探場址在這裡
台灣身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擁有豐富的地熱發電資源,在能源轉型2.0進程下,也扮演重要的腳色,經濟部更力拚2027年~2028年地熱發電量達到1GW(百萬瓩)。不過若想讓地熱變成下一個「綠能救星」,地熱學者建議,應強化鑽探技術、法規簡化以及建立公開的溝通平台,促進各領域專家學者交流意見。
2024-11-29
News
綠電採購指南2》企業購電協議年成長55%,綠電價格怎麼走?專家提醒採購2要點
隨著人工智慧(AI)、網路資料中心(IDC)、半導體蓬勃發展,企業對綠電的需求持續攀升,但自2020年台灣第一度綠電交易以來,「買不到綠電」話題持續延燒。《RECCESSARY》綠電研究員洪于涵認為,台灣綠電市場買賣價差較大,無法有效率地滿足市場供需,造成綠電供不應求。隨著國內外減碳政策上路,推升綠電購買需求,她提醒企業在採購綠電,需確認綠電需求並考量品質要求、多家比價提早進行談判。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