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永續能源協會(SEAS)執行董事克薇塔(Kaviata Gandhi)認為東協應該組成「主權能源集團」因應全球情勢變化。(圖片來源:新加坡永續能源協會)
東協能源轉型受到國際政治、經濟情勢影響甚鉅,包括美中關係緊張、川普政府的回歸、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等,都使市場更加充滿不確定性,進而衝擊企業投資意願。
新加坡非政府組織「永續能源協會」(Sustainanable Energy Associaiton of Singapore,SEAS)執行董事克薇塔(Kavita Gandhi)提出「主權能源集團」(sovereign energy bloc)概念,呼籲東協國家先滿足區域市場需求後再擴大出口範圍,以降低外在政經變化的衝擊。她接受《RECCESSARY》專訪,進一步分享形成該集團可能面臨的挑戰以及她對區域再生能源發展的看法。
呼籲東協建立內需市場,4步驟實現「主權能源集團」
克薇塔在近期投書中提到,東協能源市場長期處於碎片化狀態、基礎建設及規劃呈現拼貼式發展,拖累區域內國家資源使用效率,不但削弱東協在全球市場的議價能力,還影響能源業投資者的信心,甚至對經濟成長造成阻礙。
因此,克薇塔建議東協先建立強大的能源集團,再透過出口強化主權力量,提升區域能源轉型的韌性。她依此概念提出實現「能源主權集團」的4大階段。
- 加強區域內國家基礎建設:各國應簡化計畫審批流程、提升電網基礎建設、提高勞動人口能力,以加速清潔能源布署。
- 優先建立區域聯網:參考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與印尼建立的雙邊協議,快速增加區域內國與國的電網串聯,可作為技術相容與監管框架的測試,並為將來實現完整東協電網(APG)鋪路。
- 制定統一的政策與融資機制:各國須協調相關標準、設立區域電力交易平台、匯集混合融資等財務工具,以降低專案風險、吸引大規模私人資本。
- 策略性拓展出口市場:東協擴大潔淨能源出口規模的前提必須具有穩定的區域體系,不僅能確保滿足各國內部需求,同時將東協視為潔淨能源價格的制定者,而非單純的供應者。
克薇塔強調,東協離不開出口經濟,但隨著電力需求擴大,加上緬甸、印尼等部分地區電力分配不均的情況愈發嚴重,如果優先考慮出口將會對地方電力供應與電網穩定造成威脅。
在被問到形成「主權能源集團」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時,克薇塔認為是成員國的共識,「東協所有成員國都必須明確表態支持,接下來各國政府提出投資案,包括決定多邊合作以及支持需要建設或升級的重要基礎設施。」
克薇塔建議,東協先建立強大的能源集團,再透過出口強化主權力量。(圖片來源:iStock)
從商業角度化解資源搶奪衝突,克薇塔列出各國再生能源強項
在全球永續減碳浪潮推動下,東協各國對於綠電需求有增無減,多邊合作免不了發生資源爭奪問題。對此克薇塔表示,各國應該從增加低碳能源的方向出發,並從投資及商業角度布局再生能源,既要能滿足國家減碳目標,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環境條件的優勢。
例如,克薇塔提到印尼、菲律賓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寮國的強項則是水力,而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有許多農業廢棄物,對於發展生質能、沼氣能相當有利。
克薇塔補充表示,SEAS主辦的亞洲潔淨能源峰會(Asia Clean Energy Summit)今年10月將生質能拉出來成為論壇主題之一,討論議題將包括生物質原料的供應等。
此外,克薇塔認為綠氫、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等新能源,雖然目前成本較高、還不具有競爭力,但遲早會走向商業化。
克薇塔以協會內某個光電企業在印尼設廠為例,指印尼政府相當積極擴大光電產能,但要形成完整供應鏈,市場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如果東協能有自己的市場,供應鏈不會是問題」。
克薇塔強調,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被推著朝淨零目標邁進,原因除了政府的政策,再生能源成本持續下降也是一大誘因,而東協國家必須團結,將目光先放在區域內的市場,既可穩固電力來源及成本,還能透過一體化優勢成為產業主導者。
2006年成立的SEAS是新加坡具代表性的再生能源產業協會,成員從剛開始以提升能源效率為主的企業,如今擴大範圍納入提供各式能源、電力解決方案的企業,成員數也從35家增加至300多家,作為新加坡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樑,SEAS除了舉辦論壇、發表白皮書向政府提出建言,也舉辦課程培育永續人才。
資料來源:Asian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