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綠電3年登頂售電龍頭,總經理揭2關鍵:綠電自由市場潛力無窮

天能綠電總經理唐亞聖。(攝影:莊閔茜)

從規模只有2人的小辦公室,雲豹能源轉投資售電平台天能綠電在短短3年成功登錄興櫃,並獲得玉山金控、Gogoro、元太科技等超過50家企業客戶青睞,市占達到3成,成績穩居全台售電業第一。

天能綠電總經理唐亞聖是幕後關鍵推手,他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享售電業的經營秘訣,以及綠電自由市場的發展趨勢。

綠電自由市場尚未飽和,預估2028年企業綠電需求攀升

民間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售電業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全台再生能源售電業高達106家,如何脫穎而出,取得再生能源發電業者、急需綠電的企業客戶雙方的青睞,成為再生能源售電業生存的關鍵。

擁有雲豹能源集團的資源,天能綠電穩居全台售電業第一。根據2025年第一季能源署售電月報統計指出,天能2024年交易量突破1.8億度,今年前4月已達1.07億度居冠。天能目前已與超過50家企業客戶簽約綠電供應服務,累計簽約量達160億度,合約總值達880億元,其中9成以上為10年以上長期合約。

看待未來再生能源的趨勢,他認為綠電自由市場遠遠尚未飽和。根據能源署資料,去年發電業跟再生能源售電業交易綠電數高達28億度,但實際售電業轉供給企業僅11億度,代表綠電自由市場仍有庫存。唐亞聖表示,太陽能目前裝置量來到14GW(百萬瓩),年發電量逾150億度,假設扣除前期高躉購費率不會轉售的電廠,預估還有100億度的綠電庫存可投入自由市場,整體市場的供需狀況,端看未來需求端能否去化這些「庫存」。

供給多、價格競爭大。從售電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綠電自由市場只拿出28億度的庫存,扣除陸域風電還有11億度左右,市場潛在供給量大,高於目前企業實際採購的需求,因此當今綠電自由市場的價格仍偏低。

未來價格如何,得看政策走向及案場消化能力。他認為,就像企業為實現2025年用電大戶規定,許多企業2023年就開始啟動裝置再生能源、布局綠電,隨著2030年淨零減碳節點逼近,預計2028年後企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將逐漸提高。

預計2027年後再生能源售電業市場將進入調整期,縱使RE100、氣候目標推升企業綠電需求,市場上也因投資增加及部分太陽能電廠業者跨足售電業務而快速擴張。但他點出,國內售電業市場自2022年啟動至今,若營運沒有轉正或營運未達穩健,將面對「新創業5年門檻」考驗。

售電市場百家爭鳴,天能突圍關鍵:轉供速度快、取得客戶信任

面對售電市場競爭激烈,天能綠電突圍的關鍵在於速度與信任。唐亞聖指出,天能的優勢在於速度快、具有品牌效益,能滿足用電端「急單」的需求,也可最速協助發電端新增獲利。不僅能達成企業綠電的需求,也協助發電業者解決銀行融資金流、台電轉供流程的痛點,早一點轉供電力、處理業者與台電終止購售電契約費用,發電業者也能早一些賺錢。

天能最快3個月就可以轉供,」他舉例,現在每個月大約整合20MW(千瓩)太陽能電廠,3到5個月即可開始轉供。天能綠電整合發電容量超過500MW,30%來自雲豹集團關係案場,其餘為外部再生能源發電業,他表示,根據能源署售電月報,天能已經成功上線轉供305MW電力。

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作為發電業者、綠電客戶中間的協調者。唐亞聖指出,用戶端要求價格外,更要求穩定供電,解決企業用戶的綠電目標、協助綠電採購;電力供給端則要求獲利,愈快轉供愈好、愈穩定風險愈低愈好。

綠電用戶總希望取得最便宜價格、反之供給端期望能賣個好價格,但要如何取得平衡點?唐亞聖表示,平衡點並非靜態,市場不斷在變動,不同時期做法也有差異。早期綠電供不應求,如今政府放寬三轉一,允許發電業與售電業對接、轉供企業用戶,當市場競爭白熱化,「量跟價的取捨是一門藝術,足夠寫一篇論文。」 最終關鍵取決於雙方信任跟服務、創造口碑,說多少做多少。

天能綠電以發電、售電一條龍能源服務積極發展綠電交易。(圖片來源:天能綠電)

天能綠電以發電、售電一條龍能源服務積極發展綠電交易。(圖片來源:天能綠電)

從公務員到創業家,實踐夢想、建立信任是最大動力

隨著公司登錄興櫃,進入資本市場,唐亞聖要帶領團隊持續開闢新戰場,並一路忙到2031年。既有再生能源業務,需不斷整合新電廠、跑行政流程與處理新的客戶訂單;同時天能也在布局綠電顧問、碳平台,舉例來說,部分太陽能發電業者本業在做齒輪等工業零件,就有碳盤查需求,天能將優先服務既有綠電客戶。

天能綠電已在6月登錄興櫃,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成IPO上櫃。唐亞聖已完成了階段性的里程碑,回想當初從公務員轉戰到民營企業,他認為成就感來自於實踐,「看見自己擘畫的事情一一實踐,產生的成就感是繼續前進的動力。」

天能綠電自2021年成立,一年半後開始擴大規模,從2人到現在的24人,未來會持續擴大規模。唐亞聖分享,短期與客戶洽談訂單,到中期公司內部階段性目標,努力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相較於公務體系沒有量化指標,民間企業可以做更多,以公司獲利最大化為目標。談及外界對再生能源產業的不看好,他則引述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與經營理念「客戶信任跟承諾」,他同樣也用這種精神在面對發電業與綠電客戶,做好客戶服務與信守承諾的責任。

一場逾2000元付費論壇!挖掘新能源、碳市場商機,RECCESSARY執行長怎麼翻轉市場體驗?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