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獨創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 培育高階「綠領」人才

EN

氣候危機如海嘯吞噬全球各地,社會經濟、糧食安全及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受衝擊,如何度過暖化難關邁向淨零成為永續發展關鍵,在能源、數位等多軌轉型之大變革時代,綠色科技不僅是國家競爭力,更是人類生存指南,國立中央大學今(2023)年11月成立全台首間「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Graduate College of Sustainability and Green Energy, SAGE),專注培育永續專業人才與綠色創新,引領企業ESG轉型,在台灣綠能轉型的關鍵時刻發揮最佳助力。

永續學院整合地科等跨領域專業 提供去碳科技創新學程

配合政府「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台大、清大、成大和陽明交大陸續成立半導體相關研究學院,穩固我國經濟競爭優勢,中央大學將創新眼光放得更遠,思考如何在產業創新扮演要角,推動所有產業的核心價值,決定整合中大長項地球科學學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與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管理學院(School of Management)、資訊電機學院(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等跨領域專業,成立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院長許樹坤強調,永續實踐即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也是學院課程指標。

中大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兼地科院院長許樹坤。(攝影:陳又嘉)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等各國法規突然來襲,衝擊全球供應鏈,企業被要求提出ESG永續報告書,坊間雖不乏教學與課程,但許樹坤指出,這門專業其實緊扣以地球科學為基礎的知識,中大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提供「永續領導力」(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永續去碳科技」(Sustainability in Decarbonization)及「永續綠能科技」(Sustainability in Green Energy)三大學程,不僅提供國際證照管道,更是全台唯一實際授予學位,目標培育高階「綠領」(green-collar)人才。

新學院預計明年春季開始招生,計劃每年培育90名碩士與15名博士。永續趨勢銳不可擋,全球綠能產業人才需求急遽攀升,許樹坤透露,目前詢問電話接不停,笑說不需要特別宣傳。

中大地科院產學合作成果豐碩 計劃開發碳封存示範場域

事實上,在中大決定成立永續學院之前,已有不少企業接洽中大地科院,從風電、地熱、氫能到減碳等,展開各項產學合作,累積了豐富研究與產業實例,如今透過學程結合多領域專業,培育出企業界真正有實力的永續長。許樹坤指出,一位「功力深厚」ESG人才,除了要具備盤查碳排、建置綠能等專業技能外,還要能有效掌握公司環境安全,這包括地質影響及基本的水、電需求,極力降低環境或氣候等風險,以期企業永續經營。

走在減碳技術的最前端,同時面對暖化加劇的挑戰,中大地科院同時成立「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Carbon Storage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Center)和「台灣極地研究中心」(Taiwan Polar Institute),提供企業ESG解決方案。

中大地科院研究中心共同因應氣候變遷。(圖片來源: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臉書)

碳封存是減碳路徑中的關鍵,許樹坤說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因溫壓而以氣體存在,但壓力增加,就會化為液態或固態,再將之注入地下800至1,000公尺,即能永固於地底。他形容,地下岩層不是只有硬邦邦的石塊,其中部分由沙岩組成,存在許多孔隙,可用CO2來填滿。

許樹坤表示,「台灣其實有很多環境適合碳封存」,尤其是西部的沉積層海岸。目前中大正在研調合適地點,將和政府單位及企業共同開發示範場域。研究團隊主要依三大條件來篩選碳封存地點,首先必須是擁有多孔隙的砂岩儲集層,其二地層深度要夠深才有足夠壓力,再者是地震頻率不能過高。因此,許樹坤認為西北部的桃園、新竹更適宜,因為西南部的斷層相對較多。

地熱供應穩定可作基載電力 台灣地處火山帶具開發潛力

關於台灣的地熱潛力,許樹坤談到,只要是火山地質大部分都有地熱資源,台灣因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隱沒入歐亞板塊,形成島弧構造,因此東北部有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龜山島等火成岩區。新北的四磺子坪、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案已於11月中商轉,雖然台灣地熱發電起步較慢,但許樹坤認為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地熱發電源源不絕,比起風電、太陽能,更適合作為基載電力,可穩定供電」。此外,雖然火山與地震存在關聯,但由於火山噴發時間較長,因此「火山地震」相對容易掌控。

許樹坤看好台灣的地熱發揮空間。(攝影:陳又嘉)

地球溫度升高導致極地冰川加速融化,隱藏在永凍土的溫室氣體甲烷跟著大量釋放,人類生存威脅加劇,為了探究極地氣候變遷,找出因應之道,中大在北極與波蘭哥白尼大學(Nicolaus Copernicus University)合作,包括洋流與冰川融化關係之研究,提升台灣在氣候變遷議題的國際貢獻度。

其實不只是極地,包括台灣西岸在內的大陸邊緣(continental margin)地區,也因溫度升高不斷冒出甲烷氣體。許樹坤表示,地球的溫度變化確實有其循環性,CO2濃度在人類歷史中也存在高低起伏,但因人類活動的碳排放過多,導致這樣的循環變化急遽,氣候變遷絕非只存在自然因素。

在全球科技趨勢快速變遷之際,許樹坤看好學院如其名茁壯、永續,繼續強化產官學研合作,即便有淨零目標、企業零碳轉型推波助瀾之勢,仍將延續地科院一步一腳印的探究精神。他認為,科學家之所以令人敬佩,並不在於獲得了多少獎項,而是努力鑽研同時願意伸出援手,為人類社會付出貢獻,在這個充滿未知的關鍵轉型時刻,為各界提供正確指引。

艾涅爾電力樸實路線闖出優勢 目標成為綠電整合量最大售電公司
合併專家瞄準淨零商機 倍力資訊「碳管家」升級企業減碳力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