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良好的ESG表現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鬆綁財務限制,進而有效擴大出口規模。(圖片來源:iStock)
編按:縱使美國在ESG議題上呈現倒退的情況,但在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的綠色法規持續深化。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認為,中小企業若能有效配置資源,優化ESG策略,將獲得投資回報,並提出ESG的5大策略建議。
臺灣的中小企業(SMEs)正在打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客戶爭奪戰」(uncertain customer war)。在地緣政治衝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消費者價值觀變化,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臺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等新法規,正在重塑全球市場,客戶的需求和採購標準變得日益複雜且難以預測。在此嚴峻情勢中,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不再只是企業的道德責任,而是攸關生存與突破的關鍵戰略投資。
ESG:避險與逐利的雙軸引擎
有實證研究顯示,企業的ESG表現及其出口績效存在顯著正向關聯;其主要機制在於透過良好的ESG表現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鬆綁財務限制,進而有效擴大出口規模[1]。另外,也有研究指出,良好的ESG表現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與信譽,還能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複雜度與附加價值[2]。此外,更有研究指出,面對外部衝衝擊,ESG 表現優異的企業更能展現出強大的出口韌性,這再再證明ESG已成為影響企業國際化表現的重要因素。[3]。
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推動ESG帶來至少三方面的直接效益;
- 市場准入與訂單的保障
如今,全球主要品牌與買家,例如歐洲零售商、美國及日本科技公司等,已將ESG納入供應商評估標準,企業若能展現優異的ESG 表現,不僅能獲得長期合約,更能確保不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 降低融資與保險成本
健全的 ESG 報告有助於企業取得更優惠的融資條件。隨著綠色債券、永續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等金融工具之日益普及,企業借貸利率可望下降20至80個基點[4]。此外,臺灣多家銀行與保險機構亦已推出相關產品,鼓勵企業投入ESG。
健全的 ESG 報告有助於企業取得更優惠的融資條件。(圖片來源:iStock)
- 成本節約與效率提升
透過實施節能、減廢、循環再利用等措施,企業通常能在2至4年內回收投資成本[5],同時降低碳費與廢棄物處理支出,進而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產業定性與區隔:精準投入才能放大回報
針對不同產業的特性,其ESG關鍵議題並不相同,如下表所示。企業若能採用區隔化的策略,不僅能確保有限的資源被精準地投入到最核心的挑戰上,也能讓企業的永續努力產生最大的市場影響力與投資回報。
產業類型 | 主要 ESG 優先領域 | 策略理由 |
電子、半導體、精密製造 | 碳足跡、清潔能源、化學品管理、供應鏈透明 | 歐盟 CBAM 與主要客戶要求嚴格,須降低製程碳排。 |
紡織、成衣、鞋類 | 勞動條件、水資源管理、染整化學控制、供應鏈追溯 | 全球零售品牌受公眾監督,要求更高的勞動人權與環境保護標準。 |
食品、農產、漁業 | 食品安全、農藥與化學殘留、生物多樣性、冷鏈節能 | 食品出口須符合嚴格檢驗與可追溯要求。 |
機械、重工 | 能源效率、廢棄物回收、污染防治 | 高能耗,節能減排直接影響成本與競爭力。 |
透過產業特性區隔,中小企業可有效配置資源,優化ESG策略。針對各產業的特性進行定性分析,能幫助中小企業辨識並優先處理那些與其核心業務最為相關,且最能帶來顯著市場優勢與成本回收效益的 ESG 議題。此舉將確保企業的ESG投入更具策略性與實用性。
面對美國政策逆風:全球趨勢依舊向前
美國聯邦政策對 ESG 的態度近年來出現反覆,對跨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川普政府重新評估並削弱了氣候風險揭露的強制性規定[6],而部分州政府也同步限制公部門基金將ESG納入投資考量[7]。在如此充滿政治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許多跨國企業因應壓力,不得不調整或淡化其在生物多樣性與多元共融(DEI)等領域的承諾[8]。
雖然美國對ESG政策反覆不定,但並未動搖其在國際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多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成的跨國企業並未放棄或退出 ESG 承諾,而是選擇調整策略以適應變化,並更積極地強化在環境與治理方面的實質行動[9]。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就任以來,刪減再生能源預算、反對DEI,讓企業落實ESG面臨考驗。(圖片來源:美國白宮)
這背後的原因很清楚,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的綠色法規持續深化。這些國家所推動的碳邊境稅、供應鏈碳風險強制揭露等要求,並不會因美國的政策搖擺而有所改變。
因此,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企業而言,當國際客戶仍以這些全球性規範為採購基準時,絕不會因為美國政治風向的變化而放鬆其對供應鏈的要求。
ESG 5大行動策略:從可行性起步到規模化
1.優先處理「不做就會失單」的項目:企業應進行實質效益分析,盤點自身營運與主要市場的ESG風險及強制規定,找出若不執行將直接導致訂單流失的關鍵項目,並將其列為首要任務。
2.從能立即帶來效益的專案著手:優先啟動那些能迅速帶來成本節省或取得認證效用的專案,例如,提升能源效率、獲得ISO 14001認證、發布供應鏈尊重人權的法遵聲明等。
3.完善國際合規的驗證報告與溝通:企業應依循 GRI、CDP、SBTi 等國際規範架構,建立完整的ESG報告書,並主動向客戶、金融機構及投資人揭露其永續成效。
4.善用產業協同與共享資源:透過與產業公會、上游大廠或政府計畫合作等,企業可以共同分擔審計與教育訓練成本,降低單獨推動ESG的壓力。
5.運用政策與金融工具來規模化ESG績效:積極申請政府提供的綠色融資、稅負減免與補助,目前這些資源相對充裕,及早申請將能有效降低 ESG 投資門檻,加速永續轉型。
ESG是攻守兼備的市場通行證
綜上,ESG 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條件,而是進入市場的必要門檻與取得資本青睞的核心優勢。儘管美國在部分政治議題上對ESG的支持趨於保守,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堅定維持其不可逆的立場。這對台灣中小企業而言,現在正是投入ESG的最佳時機。這不僅是為了鎖定未來訂單,更是為了確保融資優勢並降低營運風險,為企業建立長期競爭力。面對激烈的國際「客戶爭奪戰」,企業若能早一步進行策略佈局,便能為自己建立一道無可取代的護城河。
參考文獻
[1]: Tiantian Cai, Jia Hao, The influence of ESG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on enterprises’ export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Volume 98, 2025, https://doi.org/10.1016/j.iref.2025.103917
[2]:Yue S, Li B. The influence of ESG practices on domestic value-added to expor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 PLoS One. 2024 Jul 5;19(7):e030324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3248
[3]: Ma D, Xie Y, Huang H, Qiu J. Does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 promote export resilience? New insights from risk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J Environ Manage. 2024 Dec;371:122881. doi: 10.1016/j.jenvman.2024.122881. Epub 2024 Nov 8. PMID: 39515010.
[4]: Asia-Pacific Climate Report: Catalyzing Finance and Policy Solutions | Asian Development Bank , https://www.adb.org/climate-report/editions/2024
[5]:SMEs can benefit from integrating growth with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Here's why,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40923.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4/09/net-zero-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smes-benefits/
[6]:Matteo Tonello, Sustainability Without the SDGs: US Policy Shifts and Corporate ESG, Harvard Law School Forum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Conference Board, Inc., on Thursday, April 3, 2025
[7]:Sacha Bazin, How the Trump presidency is affecting the global ESG landscape, Mar. 19 2025
[8]: Yamini Kalia and Chandini Monnappa, Barclays scraps diversity targets in US following Trump's stance, April 9, 2025
[9]: Lauren Schenkman, Companies are recalibrating ESG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US policy shifts: report, ESG Dive, June 24, 2025
※ 本文為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與《RECCESSARY》合作專欄,原文標題:〈面對「客戶爭奪戰」的不確定性,ESG可以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護城河〉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