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於23日發布「2022年全球甲烷追蹤報告」(2022 Global Methane Tracker report),該報告指出,全球能源產業排放的甲烷比各國官方公布的數值高出70%,尤其燃煤業是其中最大的排放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能源產業的甲烷排放量約占人類活動的40%。該單位在報告中呼籲,各國政府應加強監管工作和政策行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能源署指出,自工業變革至今的全球暖化有三成是由甲烷所致,因此迅速且持續的減少甲烷排放將是圍堵全球暖化和改善空氣品質的關鍵。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主要溫室氣體,但其鎖熱能力比二氧化碳更強,意即減少甲烷排放可以對減緩全球暖化產生立即的效果。
根據IEA取得的衛星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德州以及部分中亞國家有大量的甲烷排放,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大型排放事件皆發生於土庫曼。相較之下,中東的海上石油田和天然氣田則排放較少的甲烷。
2021年十一月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全球逾110個國家共同簽署「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該倡議由歐盟及美國領頭,締約方必須在2030年前將人類活動(包括農業活動、能源產業和其它來源)所造成的甲烷排放減少30%。
能源產業甲烷排放量最高的前五個國家包含中國、俄羅斯、美國、伊朗和印度,然而這五國當中僅有美國加入「全球甲烷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