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永續發展中心發布《轉型金融追蹤報告》:亞太高溫風險加劇,全球氣候基金規模7年激增20倍

istock

MSCI 永續發展中心發布日前發布2025 Q2《轉型金融追蹤報告》。(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暖化加劇各國的高溫風險,根據 MSCI永續發展中心發布的今年第二季《轉型金融追蹤報告》,亞太地區氣候及投資風險日益增加,多家企業減碳步伐偏離溫控軌道。不過報告也發現,意識到轉型急迫性,氣候基金正在快速成長,相關公募基金(共同基金)資產規模激增近20倍,達到5,900億美元。

高溫風險加劇,亞太多數企業排放路徑偏離2°C溫控目標

根據轉型金融追蹤報告,在2050年全球升溫3°C情景下,墨爾本、東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平均極端高溫天數[註]預計將增加31%。報告指出,對投資者來說,高溫炎熱天數增加,不僅代表企業要管理與減緩高排放產業的轉型風險,還要應對極端天氣及氣候事件對財務、營運層面造成的直接衝擊。

各城市升溫風險。(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預計 G20 國溫度變化趨勢。(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雖然截至今年6月底,已設定氣候目標且經科學基礎目標(SBT)驗證的上市公司比例上升至18.5%,較去年同期上升6.2個百分點,但部分亞太企業在減碳轉型方面仍有待加強。根據報告,在新加坡、香港及中國等亞太地區主要市場,超過70%上市公司當前的排放路徑偏離2°C溫控目標。

其中報告發現,亞太上市和未上市公司合計直接產生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排放量,占比達到32%。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當前的排放路徑將導致全球升溫超過2°C,全球平均升溫幅度為2.7°C。

能源、原材料和非必需消費品等產業的排放嚴重偏離1.5°C溫控目標,期望透過轉型融資機會改善。因此氣候基金將是高碳排產業的機會,報告發現,私募氣候基金中37%的投資流向公用事業領域,協助高碳排產業能源轉型。

轉型投資趨勢增強,全球氣候基金規模激增20倍

MSCI永續發展中心研究發現,聚焦「轉型」的氣候基金正在快速成長。自2018年以來,相關公募基金的資產規模增加近20倍,截至今年6月底達到5,900億美元,私募資本也日益聚焦在公用事業等高碳排產業。

2024年轉型基金的資產規模成長20%,占所有公募氣候基金近40%。顯示投資者日益認識到,要實現減排目標,需要為支撐全球經濟,但難以減排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全球氣候資金規模(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全球氣候資金規模(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研究指出,公募氣候基金往往更傾向於投資推動低碳轉型的產業,包括工業、資訊科技、原材料、能源等,有20%的投資流向資訊科技、12%投向材料產業,上述產業皆是低碳技術規模化的關鍵。

目前歐美是氣候基金的重鎮,報告指出,公募氣候基金60%的投資投向美國上市公司或其他美國資產,25%投向歐洲上市公司,僅13%投向亞太地區。民營企業的氣候融資也加速在自願性碳市場流動,2024年法國、美國和德國企業從巴西購買超過一半的自然為本碳權。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流向比較。(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流向比較。(圖片來源:轉型金融追蹤報告)

註:濕球黑球溫度(WBGT)超過攝氏20度,其中濕球黑球溫度考量氣溫、相對濕度、太陽輻射和風速多種因素,反映當時環境對人體造成的熱壓力。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