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促台灣投資核能!從輝達到Google都擁核,為何專家短期內不樂觀?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認為台灣需要風電、太陽能與核能各種能源。(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一場閉門峰會上主動關注能源議題,公開表態支持核能,坦言台灣需要風電、太陽能與核能在內的所有能源,沒有能源就無法持續成長。不只輝達,全球越來越多科技巨頭擁抱核能,面對資料中心帶來的龐大用電需求,台灣眼前面臨哪些挑戰?

黃仁勳挺核能,將與鴻海建100MW資料中心

輝達日前證實台灣總部設立在台北北士科,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宣布,將與輝達合力打造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AI Factory」,將分3階段推進,首階段20MW(千瓩)預計於高雄啟動,後續再增建40MW,最終總電力規模將上看100MW。

未來台灣將是AI資料中心重鎮,然而發展AI的關鍵之一就是能源。劉揚偉表示,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將需要大量電力,將分階段建設,部分設在高雄,其他可能設在其他縣市,將取決於電力供應情況。

AI Factory目標規模100MW。劉揚偉表示,電力是台灣非常關鍵的資源,雖不想用「短缺」這一用詞,但要規模要增加到100MW還需要幾個階段,因此才會從20MW開始,然後再增加40MW。

發展AI需要大量能源,黃仁勳在仲安科技舉辦的「洞察AI趨勢」閉門峰會上,更表示支持政府能源政策。

黃仁勳表示,「我們需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與核能的所有能源」,強調台灣應該要投資核能,能源也不應被污名化與被貼標籤,沒有能源、沒有太陽,產業就難以發展壯大。顯示能源電力供應是發展AI與科技的基礎。

(圖片來源:iStock)

資料中心需要24/7不間斷的供電,核能可以同時滿足低碳與穩定電力需求。(圖片來源:iStock)

科技巨頭紛紛擁核,新核電建設卻難跟上AI腳步

資料中心耗水耗電驚人,除此之外,對電力品質跟穩定性有一定要求。台達電源與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陳盈源先前在COMPUTEX系列論壇活動上表示,AI資料中心的挑戰包括供電來源、電力架構、運配電穩定、備援電力、電力品質跟散熱,都離不開電能。

資料中心需要全天候24/7不間斷的穩定供電,再加上國際大企業對低碳電力跟乾淨能源的需求,也因此核能成為AI時代的焦點。Google乾淨能源和碳減排資深主管特雷爾(Michael Terrell)表示,核能有很多優勢,乾淨、牢靠、無碳,且幾乎可以建置在任何地方。

隨著科技進步跟資料處理、分析與儲存需求提高,資料中心的規模跟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亞馬遜AWS、微軟、Meta等科技巨頭都正規劃將大型AI資料中心落地台灣,高盛分析顯示,2030年AI熱潮可能導致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增加165% 。

因應大量電力需求,核能備受關注,但也有許多挑戰待解決,核能創新聯盟研究主任懷特(Patrick White)表示,預期科技大廠在未來3~5年因發展AI、資料中心要大量電力,但是建造新核電廠需要近10年的時間。

雖然新一代的核能小型核能機組(SMR)建置時間更短,規模小建置彈性高,但目前都還沒有商業化,還需要數年時間才可以實現中等商業規模。因此現階段許多科技大廠還是需要仰賴化石燃料,透過燃煤電廠或是燃氣發電來應對用電需求。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核三廠2號機,運轉40年到期依法停機,政府表示,重啟續命也需要時間評估。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指出,依照「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新法,核安會還需制定子法、完備程序,才能討論是否以及如何重啟,以及何時進入安全檢查程序,時間難預估。

AI和核能確實可以相互促進發展,但現實來看核能的成長速度,可能會趕不上對電力的需求,反而讓化石燃料變成「不得不」的過渡能源。

資料參考:CNBCMIT高盛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