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動亞太綠電需求,台灣如何把握? 產業界揭南向優勢與新加坡跨境電力策略

加入收藏

(攝影:莊閔茜)

2025亞太再生能源領袖論壇(APAC)1日登場,此次聚焦能源安全與綠色轉型機會。(攝影:莊閔茜)

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推升用電需求,亞太作為碳排放最高,同時也是再生能源投資與製造最多的區域,更是發展焦點。中美晶旗下太陽能系統建造商旭鑫總經理黃正泓1日在2025亞太再生能源領袖論壇(APAC)指出,台灣有許多優秀專業團隊,硬實力強大,不僅能持續深耕服務台灣市場,更能藉由靈活決策優勢進軍國際。

減碳目標確立、企業急需綠電,再生能源勢不可擋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綠能勢不可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與聯合國氣候峰會等目標,全球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量需翻至3倍以上,風、光、水力、地熱、海洋能等都是重要來源,主要推動核心更包括價格下降,以及區域微電網等基礎設施需求。

新任經濟部部長龔明鑫甫上任,指出能源部分將持續努力,穩定電力與減碳都是最重要工作。對此林子倫認為,未來可能會有新的作法或調整,但台灣已經設立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目標,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唯有明確目標才能往前進,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產官學界攜手,加強且細緻處理利害關係人跟社會溝通。

AI蓬勃發展,Google用電量十年成長17%,綠能重要性也與日俱增,Google亞太區能源與基礎設施資深協理蕭義俊表示,Google早在2013年已經在台灣設立亞太第一個資料中心,除此之外,台灣也是Google美國以外最大硬體研發基地,低碳穩定電力需求龐大。

Google自2017年實現RE100,並在過去8年持續維持佳績,如今更持續推動「24/7全天候無碳能源」,2024年資料中心已經減碳12%。蕭義俊指出,Google購買綠電需具備外加性、電證合一、在地綠電3大重點,確保綠電高誠信並持續堆進產業前進。

(攝影:莊閔茜)

Google亞太區能源與基礎設施資深協理蕭義俊。(攝影:莊閔茜)

綠電解方1》台灣:農電漁電仍要開發,但要做更好

台灣近年來積極開發離岸風電與太陽能,林子倫指出,雖然一路走來步步不容易,但台灣的發展挑戰,也可以轉化成其他國家的參照,台灣離岸風機數量預計可以在年底超過400支,容量突破4GW(百萬瓩)躋升全球前5大市場。

台灣太陽能容量目標在2030年達到30GW,黃正泓表示,台灣仍需要持續發展農電共生跟漁電共生,但「要結合就要做到好」。目前也攜手海洋大學,學界規劃AI養殖,白蝦益生菌跟防病毒等,期許攜手讓台灣養殖業回到過往榮景。

7月丹娜絲颱風襲擊後,黃正泓點出,業界也意識到太陽能防災微電網應用,應改用混合型逆變器跟加裝防逆送設備,讓區域停電時,太陽能電廠可以支援區域防災中心。

黃正泓也看好台灣的人才,他認為,台灣最大的基礎是硬實力,台灣過去2次南向政策促成上萬名台商到東南亞、東北亞發展,多年來在地部署商會且經貿往來頻繁,6大公協會都串聯,再加上政府也很支持,台灣跟東南亞具有互補關係。

黃正泓舉例,雲豹能源跟森崴能源等早已布局東南亞的成功案例,指出台廠可以鎖定發展早期且政策支持市場,結盟當地夥伴發展、選擇優良的案場計畫。

(攝影:莊閔茜)

台灣廠商在東南亞與國際發展機會。(攝影:莊閔茜)

綠電解方2》新加坡:積極發展跨境電力

只是亞洲的電力來源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亞洲潔淨能源聯盟亞洲政策主任薩拉夫(Emma Saraff)表示,亞洲市場缺乏再生能源供應、可以採購的綠能有限、區域電網基礎設施有落差,這些挑戰環環相扣,然而一旦有一個獲得突破,之後也會逐步緩解。

地小人稠的新加坡為滿足綠電需求也有妙招,薩拉夫指出,新加坡能源轉型重點包括進口天然氣發展太陽能核能與氫能,以及最重要的跨境電力貿易(CBET),新加坡政府更設立2035年進口4GW低碳電力目標。

她強調,跨境交易可以降低再生能源主體成本,但挑戰在於獲得國際報告、RE100等信任,證明綠電憑證流動性、不可重複計算等,都要符合規則才可以將跨境電力交易看成可信任作法。目前亞洲潔淨能源聯盟也積極與新加坡政府一同解決,如今已經是新加坡區域電網正式夥伴。

AI已經與人類生活融合,為社會與科技帶來更方便的日常,卻也伴隨龐大用電需求,再生能源成為企業與政府共同面對的課題。台灣雖然在技術、產業鏈具有優勢與豐富經驗,但若要進一步擴大開發,也須兼顧社會挑戰,新加坡則積極發展區域電網,找出另一個突破。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