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大城市的屋頂光電覆蓋率平均不到1%。(圖片來源:iStock)
菲律賓非政府智庫「氣候與永續城市研究所」(ICSC)透過人工智慧(AI)估算出當地屋頂光電裝置容量,平均準確率高達9成,而結果顯示,菲律賓現存屋頂光電裝置容量上看1,800MW(千瓩),但各大城市的覆蓋率卻不到1%。
AI辨識屋頂光電,準確度高達9成
ICSC在15日宣布正式啟用自行開發的「光電裝置容量預估與機器學習追蹤系統」(SPECTRUM),該軟體是透過衛星及AI技術辨識屋頂光電裝置,藉此推算出發電量,而蒐集到的數據將有助於菲律賓政府,做為未來制定氣候及光電政策的參考資料。
菲律賓許多屋頂光電激勵措施都需要登記註冊,例如淨計量電價(net-metering),但越來越多用戶未依規註冊,導致政府難以掌握實際裝置容量。ICSC首席數據科學家瑪南薩拉(Jephraim Manansala)指出,未註冊的屋頂光電持續增加,已對配電公司的營運帶來直接影響。
ICSC表示,SPECTRUM辨識的屋頂光電可以分成3大類,包括家用住宅、商業設施、公用事業規模,總計偵測到的裝置容量為1846.08MW,其中公用事業的裝置容量最大為1398.25MW,其次是家用住宅的245.8MW,相對較低的是商業設施為202.03MW。
以目前最新推出的版本,透過AI辨識屋頂光電裝置的正確率平均超過9成,其中商業設施的辨識精準度為87.1%,家用住宅略高來到87.6%,而公用事業規模的精準度則高達98.47%。
ICSC自行開發的AI系統,辨識屋頂光電裝置的正確率平均超過9成。(圖片來源:ICSC)
城市屋頂光電覆蓋率低,馬尼拉都會區不到1%
然而,進一步看菲律賓大城市的屋頂光電覆蓋率,幾乎都不到1%,也就是現存光電系統的面積遠低於屋頂可建置的面積,其中整體屋頂面積最大的馬尼拉都會區(Metro Manila)覆蓋率只有0.47%,其他如宿霧都會區(Metro Cebu)為0.48%、怡朗都會區(Metro Iloilo)則為54%,而位於中部的大城巴科洛德市(Bacolod)占比最高,也只有0.81%。
菲律賓在2023年就推出擴大屋頂光電計畫(ERSP),但目前看來成效似乎有限。能源部次長格瓦拉(Rowena Cristina Guevara)曾預告,可能在今年第3季公布新的屋頂光電計畫規定,且預期將會帶動更多家庭用戶使用再生能源。
而格瓦拉在近日另一場媒體採訪中強調,太陽能板價格已經大幅下降,投資成本的回收時間縮短到3至5年之間,有利於民眾安裝屋頂太陽能系統。另外,她也提到政府計劃為公立學校建置屋頂光電,目標在2028年讓全國公立學校都有光電系統。
資料來源:ICSC、Philstar、Eco-business、PNA、Polit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