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關稅可能改變東協國家的再生能源市場。(圖片來源:iStock)
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對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東協國家迅速啟動談判程序,試圖將衝擊降到最低。金融顧問公司標普全球(S&P Global)分析,過去受惠於中國+1策略的國家,如今面臨關稅風險,而高額關稅將衝擊東南亞製造業的電力需求,使得能源轉型充滿不確定性。
東南亞光電成本預估續降,籲用電大戶思考電力布局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近期舉辦線上研討會,討論美國加徵關稅對東協潔淨能源及電力市場的影響,針對太陽能光電接下來可能的發展,以及企業該如何因應提出建議。
天然氣、電力與氣候解決方案分析師Cecillia Zheng指出,美國貿易法規趨嚴,已經影響中國企業在當地的生產線,也衝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附加價值,尤其電子零件、汽車、機械、潔淨能源與太陽能產業還得面對新一輪潛在的關稅壓力。
根據標普全球的統計,越南、泰國、馬來西亞3個太陽能主要出口國,在2023年向美國出口近30GW(百萬瓩)的太陽能模組與電池,總價值超過95億美元(約新台幣285億元)。
另一名分析師Vince Heo發現,中國光電業者大幅提高產能導致全球太陽能供過於求,進而抵銷了疫情後通膨的影響,因此東南亞電廠等級的光電計畫支出沒有明顯上升,甚至罕見出現小幅下降的情況,並預估太陽能發電成本將持續下降。
他們觀察到,越南陸域風電、太陽能光電的發電成本已經比燃煤發電還要低,而結合光電與儲能的發電成本也持續下降,預估在接下來2至3年內與燃煤發電相當,因此企業用電大戶恐怕得重新思考電力來源。
Vince認為,如果美國政府真的落實反補貼、反傾銷關稅,將導致大量低價光電模組及儲能系統湧入東南亞國家,尤其看好菲律賓光電的發展潛力,因為當地自由市場較開放、政府也在積極推展再生能源。
專家分析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受美國關稅衝擊最大。(圖片來源: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線上研討會)
預料越南受關稅影響最深,能源轉型可能受阻
分析指出,東協國家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因此關稅將影響外資在東協的投資意願,也將降低製造業的電力需求,而其中受創最深的可能是越南。
Vince提到,光是在電腦及電子零組件,越南每年向美國出口額高達7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00億元),而蘋果的穿戴式裝置有9成在越南生產、南韓三星也有近半出口產品在越南製造,因此如果美國施加關稅,恐怕不利這些外資企業在越南生產、出口,而受到衝擊的越南製造業也將削減用電量。
此外,Vince也表示,關稅可能推升東協國家燃料價格,導致各國電價走揚。而持續擴大天然氣進口的越南受到影響將較為顯著,因為越南盾兌美元匯率走勢持續疲軟,匯損風險有增無減,同時對電力公司的獲利造成壓力,甚至拖累能源轉型的步伐。
研究團隊認為,整體而言,美國關稅將高度影響東協國家的電力需求,以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太陽能製造業,除了可能造成太陽能光電供應鏈轉移,對於能源開發商而言,採購及成本變化的風險也將升高。
不過美國關稅結果還充滿許多不確定性,Cecillia建議企業接下來可從3個方向觀察市場走向:
- 隨著關稅政策持續演變,能源企業的投資決策將受到什麼影響?
- 能源企業如何在維持成本競爭力的同時,為其供應鏈的發展做好準備?
- 面對如同4月份關稅這類的保護主義衝擊,能源公司如何透過區域合作或與全球夥伴合作來建立緩衝機制?
研究團隊的執行總監Allen Wang在最後強調,目前市場持謹慎且觀望的態度,使得短期內能源相關投資放緩,也難以判斷地熱等其他潔淨能源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