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小型核電廠成淨零解方?泰國、菲律賓紛紛投入SMR技術開發

EN

菲律賓兩間公司都找上美國超高安全核能公司合作,在菲國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圖片來源:超高安全核能公司)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正式走馬上任,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但沒有提及非核家園,引發外界想像未來能源轉型政策鬆動的可能,而當前尚無商用大型核電廠的東南亞國家,就算面臨嚴重缺電問題,也不敢貿然擁抱核電,因此反應爐較小、核廢料較少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趁勢竄出頭,尤其在泰國與菲律賓逐漸受到青睞。

泰國國家能源計畫引入SMR,朝乾淨能源占比一半邁進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指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是先進核反應爐,每個單位的發電量為300MW,是傳統核反應爐的1/3,最大優點在於體積較小且容易安裝及運輸,不但大幅降低建造成本,且可按照需求持續擴大,對於電網覆蓋範圍有限的農村地區,可以扮演重要的供電角色。

泰國在2023至2037年國家能源計畫(NEP)中,將SMR納入替代能源選項中,與風能、太陽能、水力及生質能並列,目標將該國再生能源與乾淨能源比例拉高至50%,目前正在尋求公眾意見以及選址,預估裝置容量為70MW。

其實,泰國可說是東南亞地區的核能研究先驅,早在1962年就啟動第一座核反應爐,但僅限於研究使用,之後雖然仍有建造商用核電廠的討論,卻礙於成本太高、曠日廢時以及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而一再被擱置,不過同時也為規模較小的SMR提供發展空間,美國還曾在2022年向泰國允諾提供SMR的技術支援。

菲律賓找上美國合作SMR,目標2032年容量達1,200MW

菲律賓則計劃在2030年代初期建造一座商用核電廠,預料將以SMR為主,且在其國家能源計畫的潔淨能源情境(Clean Energy Scenario, CES)中提到,要在2032年以前將SMR裝機容量提升到1,200MW。

當地電力公司也動起來,包括馬尼拉電力公司(Manila Electric)以及阿沃伊蒂斯電力公司(Aboitiz Power)分別找上美國超高安全核能公司(Ultra Safe Nuclear)合作,有意在菲律賓發展SMR。美國與菲律賓在去(2023)年簽署民用核電協議,允許核能原料、設備及資訊移轉。

菲律賓過去就有意在呂宋島興建核電廠,但因為該國1986年的民主運動與同年的車諾比核災而作罷,如今現任總統小馬可仕有機會完成父親的夢想。

自1986年就閒置使用的菲律賓巴丹核電廠。(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隨著各國努力實現淨零目標,全球能源產業的淨零勢在必行。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研究指出,全球SMR計畫的規模在2024年第一季來到22GW,較2021年大幅成長65%,預估資金需求達到1760億美元(約新台幣5.6兆元)。

資料來源:Nikkei AsiaIAEABangkok PostAsia Power

相關主題
寮國朝「亞洲電池」目標邁進!與泰國EA攜手開發綠能,7GW水力發電先行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