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推首座農業碳市場 讓農民「碳票換鈔票」

EN

中國於上周四(5日)正式在廈門啟動了全國首座農業碳匯交易平台,盼能藉此推動2030年碳達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並且也為振興鄉村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在農業碳排交易體制成立之際,中國發行了首張農業碳票。根據中國媒體報導,「農業碳匯」係指農業生產過程中透過農業種植、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並且經換算後推動「農業碳票」。

中國證券交易所的官員指出,透過這項新機制,可以將農業或造林活動獲得的農業碳配額轉移至貨幣上,在本質上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並且也為農民開闢了增加收入的新途徑。

廈門的軍營村與白交祠村由於農業資源豐富,因此被選作為本次農業碳匯的試點地區,兩地共計擁有517公頃茶葉和507公頃林地,透過本次的計畫,兩地的村民能獲得3,357噸以茶葉為本的農業碳票。

廈門的銀鷺食品集團便是透過新設立的平台與當地村民聯繫,取得了3,357噸的碳票,從而獲得了額外的碳配額,可以抵銷該公司未來兩年的排放量。

中國於2021年設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並於當年七月展開運行,該體制要求逾2,000家電力產業的排放大戶針對2019年和2020年的排放量進行核算,而目前該體制涵蓋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達到45億噸,約占中國總排放量的40%。

中國的碳排交易體制不同於歐盟等其它地區的體系,歐盟體系是根據碳排的上限來決定各企業獲得的配額,而中國的交易體制則是基於企業的排放強度分配額度。

根據分析機構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2021年中國碳市場共交易了4.1205億噸的碳權,包括區域排放交易試點以及國家認證自願減排的國內碳抵消。

不過,中國的生態環境部於今年三月披露,有四間碳數據查驗機構涉嫌對碳排報告造假,其中一間機構疑似建議客戶提供假的煤炭樣本並偽造測試結果,另外三間則涉嫌竄改測試報告或撰寫不準確的結論。由於此舉可能會對中國的氣候目標造成威脅,生態環境部於四月宣布,未來將對於數據造假採取高壓、零容忍態度。

卡納塔卡邦更新RPO規定 納入水力發電
日本向IMO提交碳稅方案 盼航運業轉向綠色燃料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