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管理局許茂新局長與5家共同參與綠色科技廠商。(圖片來源:中科管理局)
呼應2050淨零策略,中部科學園區正積極推動低碳科技創新,中科管理局27日匯集5家多元綠色解方科技廠商,公私協力加速低碳科技創新,宣布在中科推動示範計畫成立全台第一個「台灣碳移除中心」。
全台首座負碳基地,生物炭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碳匯憑證
中科管理局27日舉辦「多元驅動指路淨零∞綠色科技低碳產業群聚共創」記者會,匯集馬森科技、睿德系統、大自然交易平台、先進材科技、光泰環能5家綠色科技廠商及合作夥伴,包括智慧製造、碳資產治理、區塊鏈碳權交易、負碳材料與碳移除技術等。
其中光泰環能已經引進符合國際認證的先進負碳技術方案,在台中園區導入德國最先進的氣候機器「台灣山椒魚號」,並與中科管理局合作推動示範計畫成立「台灣碳移除中心」,以中科園區修剪樹木的枝條作為原料進行熱裂解,將樹木生質材產製高品質的生物炭,運用到土壤中可達到千年固碳效果,樹木經光合作用所吸收二氧化碳,也可透過氣候機器熱裂解成生物炭,再依照國際方法學轉為可供交易的國際碳匯。
此款負碳氣候機器僅40呎貨櫃大小,具有便利擴散應用的特性。示範計畫產出的第一批生物炭已通過歐洲生物炭驗證(EBC),並已應用回歸於園區土地,進而已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碳匯憑證(C-sink),可於全球碳交易市場上架,同時也獲得國際最大碳移除數據平台CDR.fyi登記為全亞洲第一件設備專案。
尤其EBC認證程序是應用全球最新且嚴謹的數位驗證技術(dMRV),全程作業佐證及設備操作參數均需依數位格式上傳公正單位,驗證得出每1噸光泰環能所產製的生物炭具有「2.625噸」二氧化碳移除量。
目前生物炭的材料化進展快速,除推動國外已有實績的農業與飼料外,也結合台灣產業特性及優勢擴展至3C產品的塑膠、水泥及美妝低碳化及機能化。光泰已與健身品牌廠商名采合作開發「低碳跑步機」,與台泥合作研發創新型低碳建材。光泰也提供生物炭與日本東邦利昂合作研發綠化解決方案,應用於景觀與基礎設施工程環境性能提升。
延伸閱讀》隱身中科的生物炭永續材料專家,光泰環能助台廠打造低碳跑步機、電子產品
位於中科的台灣山椒魚號。(攝影:莊閔茜)
中科攜產業共創綠色生態系,搶攻轉型與創新商機
在技術應用方面,馬森科技專注「智慧觸覺切削系統」與「晶圓運輸模組」,導入AI演算法與高精度感測器,實現製程即時監控與碳排數據擷取,可廣泛運用於半導體、光電及精密機械等製程設備之效能,有效協助整體製造業提升精密度、智慧化、能源效率與碳治理能力。
在碳金融與資產治理方面,睿德系統自主研發碳資產管理系統,提供企業涵蓋碳盤查、碳足跡計算與ESG報告的一站式服務,支援ISO國際標準,協助企業數位治理與淨零轉型接軌。
大自然交易平台將碳權交易對接與國際市場,結合區塊鏈與不動產數位化技術,打造全台首座自然碳匯上鏈媒合系統,並與新加坡碳權交易所(CIX)建立策略聯盟,協助企業參與國際碳市場,開創碳金融新局。
先進材科技則在材料替代領域,研發以「竹代塑」的創新材料,推出100%可生物降解的竹纖複合粒子,並整合人工智慧(AI)碳足跡演算系統,以及與企業資源規劃(ERP)平台,為出口企業提供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ESG規範的永續材料解方。
面對全球氣候危機與國際減碳壓力,產業雙軸轉型與綠色經濟已是企業發展核心課題,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表示,科學園區是引領綠色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驅動國家低碳轉型的重要場域,需積極推動促進產業及供應鏈減碳,引領科技產業邁向淨零開創新商機,提升產業競爭力,透過整合資源與技術,構築在地低碳產業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