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eworks宣布裁員,以應對經濟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圖片來源:Climeworks)
瑞士直接空氣捕捉(DAC)指標性企業Climeworks近期宣布裁員,將在全球削減超過2成人力,高層將問題歸咎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政策變化,但有產業人士認為,碳移除市場還未成熟、以及高度依賴單一買家,都是產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DAC技術耗能大、成本高,仍在試點階段
Climeworks在21日表示,預計在全球裁減最多106個職缺,其中78個隸屬於瑞士的辦公室,但新聞稿給沒有說明是哪一類的工作,只強調會繼續提升核心技術,提供更多元的產品,擴大市場影響力以及在碳移除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在宣布裁員的前一週,公司執行長格博(Christoph Gebald)、沃茨巴赫(Jan Wurzbacher)14日就透過聲明稿預告縮減團隊規模的消息。根據英國《衛報》當時掌握到的訊息,人事將精簡10%以上,但以沃茨巴赫向《彭博》說明的總員工人數來計算,實際裁員幅度超過20%。
Climeworks於2009年成立,是直接空氣捕捉技術的先行者之一,曾獲得新加坡GIC主權基金、美國國防部的挹注,累積總資金近8億美元(約新台幣240億元),目前在冰島營運全球最大的商用碳捕捉工廠Orca,而去年Climeworks才宣布更新技術,預料能大幅提升碳捕捉能力及規模,且有機會將成本降低5成。
然而,直接空氣捕捉技術尚未成熟,屬於高耗能、高成本技術,Climeworks移除每噸二氧化碳開價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相比之下,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每噸碳的價格約65歐元(約新台幣2,200元),等於對一般企業來說,減碳成本可能相差超過12倍,因此不利碳移除的發展。
Climeworks執行長格博、沃茨巴赫14日透過聲明稿預告縮減團隊規模。(圖片來源:Climeworks)
川普2.0衝擊減碳資金,美國新廠陷入危機
而Climeworks在美國的新工廠也陷入危機。據傳美國政府原先計畫資助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給Climeworks在路易斯安那州蓋碳捕捉工廠,但如今可能被川普政府撤銷。
另外,位於冰島的Orca工廠,也被質疑碳捕捉成效不彰,涉嫌誇大減碳效果。而沃茨巴赫也坦言,Orca使用的技術已經過時,工廠運轉4年以來效率快速下降。
另一方面在需求端,碳移除追蹤平台CDR.fyi共同創辦人Robert Höglund認為,碳移除的發展取決於企業自願性使用碳權,因此不像永續航空燃料(SAF),只要使成本能與化石燃料競爭,就會有企業採用,進而形成市場。
此外,非政府組織Carbon Gap的共同創辦人Eli Mitchell-Larson則認為,目前碳移除碳權的客戶採購規模太懸殊,幾乎只靠微軟(Microsoft)撐起整個市場,顯示產業環境仍相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