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原鄉被市場看見」!工商界與原鄉會簽MOU,共推碳匯ESG平台落實公正轉型

加入收藏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與原鄉會21日共同舉辦「走進部落,看見ESG :企業參與原鄉碳匯」論壇。(攝影:莊閔茜)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原鄉會21日共同舉辦「走進部落,看見ESG :企業參與原鄉碳匯」論壇。(攝影:莊閔茜)

除了能源轉型,公正轉型、生物多樣性同樣是邁向淨零關鍵。工商協進會與台灣原住民族鄉鎮市長總會昨(2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推動「原鄉碳匯ESG平台」,共同促進自然碳匯的發展。

該平台於去年成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李堅明表示,目前已有很好的案例在進行中,預計11月將正式啟動首案。

結合在地價值與創生,新平台讓工商界走進部落

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於2024年成立,平台主要推動碳匯,而非碳權。李堅明指出,碳匯計算的是存量,且必須在在地原鄉執行,不能進行交易。集保結算也在去年11月25日與原鄉會正式簽署MOU,成為我國第一家與原鄉總會攜手推動原鄉土地保育造林與推廣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企業。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台新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表示,為實現淨零轉型,除了耳熟能詳的能源轉型、企業轉型,社會轉型更是重點。轉型過程中勢必面對經濟、社會分配帶來的衝擊,必須落實公正轉型,不遺落任何人才可以達成淨零目標。

吳東亮表示,台灣原住民長期守護自然環境,原鄉碳匯正是這份傳統智慧的展現,不僅有助於減碳與維護生物多樣性,也能帶動部落發展。他強調,「藉由原鄉碳匯ESG平台,讓企業不僅專注於碳抵換,更要結合在地價值、在地創生,讓原鄉被市場看見。」

台灣原住民族鄉鎮市長總會理事長潘榮宗表示,MOU將共同推動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期待透過本次論壇看見部落,淨零永續新機會。立委伍麗華也補充,原住民土地97%為林地跟農牧用地,受到《森林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山坡保育法規等法律限制,幾乎不能開發利用,因此多元利用、土地活化對原鄉非常重要。

(攝影:莊閔茜)

碳匯具有生物多樣性與氣候多重績效。(攝影:莊閔茜)

平台將發展SRI報酬率指標,助企業評估碳匯價值

李堅明指出,森林管理、河川復育、與山林共存的智慧,並非透過氣候會議的條文就能解決,而是源自生活的知識,是與土地共同呼吸的方式。原住民族長期以來都是這片土地的守護者,他們的文化、狩獵與祭儀,看似日常習

針對未來專案執行細節,李堅明說明,將會盤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價值,並評估專案是否滿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23項目標。對原住民族而言,這不僅能帶來土地租金收入、創造就業機會,更有助於促進原鄉繁榮;對企業來說,則可提升環境誠信,展現公正轉型與社會包容。

未來,平台也將推動價值貨幣化,發展「社會投資報酬率(SRI)」指標,協助金融機構與企業更有效理解並評估原鄉碳匯的社會與環境價值。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