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個「綠電媒合平台」啟用!促進買賣方連結,鋪路CFE 24/7無碳能源

(攝影:莊閔茜)

目前全台再生能源售電業已經有106家。(攝影:莊閔茜)

為因應企業日益升高的綠電採購需求,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16日啟用全台首個由公會主導的「綠電媒合平台」,集中整理綠電買賣交易資訊,讓企業快速買得到綠電、發售電業者賣得出綠電。

隨著《電業法》修正開放售電業互售,以及國際「全天候無碳能源」(CFE 24/7)趨勢來臨,該平台希望不僅補足現有交易缺口,也為再生能源市場邁向成熟鋪路。

國內綠電交易量攀升,新平台媒合售電、企業方供需

自2017年啟用綠電憑證平台(T-REC)以來,台灣再生能源市場快速成長。截至今年7月,累計綠電交易憑證已突破864萬張,案場數達3,767個,登記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也增加至106家。

再生能源公會理事長胡惠森指出,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電業法》修正案,當中一大重點是擬設立「電力交易所」,藉此活絡再生能源的次級交易市場。在交易所設立前的工作,便是讓售電業與企業更容易接洽。

台灣2024年用電量達2,388億度,預估2030年將突破3,300億度,其中工業用電占比高達55%、約1,800億度。胡惠森表示,隨著RE100、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國際減碳規範壓力升高,台灣廠家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預估到2030年綠電需求將達300至400億度。

雖然大型企業已逐步導入綠電採購,但中小企業仍面臨不少挑戰。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陳進財表示,工總旗下涵蓋165個產業,工會會員數十萬名,包含用電密集的科技、鋼鐵、水泥等產業。如今淨零減碳已是企業基本責任,即使國際政局如川普重返政壇有所變動,「但任期只有4年,長期大趨勢仍不變」。

陳進財指出,許多企業仍習慣認為電力來自台電,對中小企業而言,媒合平台可視為一扇通往綠電的便利之門。目前綠電媒合平台網站上,待媒合供給量約11.27億度電,需求量約3.935億度,已有8家售電業者進駐、買家數14筆。

中美矽晶旗下綠能開發子公司續興總經理陳蓓怡也分享,5年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僅22億度,至去年已成長至133億度。在綠電交易方面,2020年發電業與售電業間的交易量僅2.5億度,去年則成長11倍達到28億度;售電業與企業交易量也也來11億度,綠電並非買不到。

(攝影:莊閔茜)

24/7全天候無碳能源趨勢來臨,再生能源售電業需確保電力消耗都與零碳能源時時匹配。(攝影:莊閔茜)

《電業法》修正開放售電業互售,為企業邁向24/7鋪路

胡惠森表示,綠電媒合平台將全面開放給所有再生能源業者,包括光電、風電、水力、地熱及海洋能等,以及目前登記的106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

自2017年大幅修正《電業法》以來,台灣正式開啟綠電交易市場,歷經8年發展,今年5月立法院再度三讀通過部分條文修正,進一步放寬綠電交易機制。未來將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之間互相交易,擴大交易對象,提升經營彈性。台經院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指出,如今已經開放售電業互售,未來也會需要綠電媒合平台。

面對微軟、Google等國際企業邁向CFE 24/7目標,陳彥豪提醒,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將逐步面臨再生能源電力匹配挑戰,確保使用的電力真正來自綠電,實現碳中和。

延伸閱讀》Google鬆口考慮核電!資料中心24/7無碳能源需求大,專家預測核能投資潮將起

他也彙整UN-Energy、RE100、WRI、ENERGYTAG 及CBAM等多項國際機制指出,未來具影響力的綠電採購標準,包括CPPA已合約實際取得電力、地域一致性、時間一致性與實質增加再生能源設置量(外加性),未來CFE 24/7電力匹配已成趨勢。

在未來電力市場中,售電業者將扮演「用戶池聚合者」的關鍵角色,不僅能將綠電供應給企業用戶,也可與其他售電業合作互供。陳彥豪表示,台電可扮演市場的「救援投手」角色,由於綠電交易多為長期合約,若售電業者因天氣等因素出現短期供電落差,台電可憑藉其現貨綠電,穩定國內再生能源電力與價格。

展望未來,陳彥豪期望台灣綠電市場逐步導入「時間電價」概念,邁向真正落實CFE 24/7淨零目標。他表示,「台灣從第一次《電業法》修正到今年修法走了8年,下一個8年就有機會。」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