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26日,台灣再生能源售電業已達83家,百家爭鳴競爭激烈。(圖片來源:iStock)
台灣的《電業法》2017年大幅修法後,開放民間售電,把綠電賣給台電以外的客戶,催生了「再生能源售電業」角色,像是正崴集團旗下富威電力、台泥旗下的能元超商,以及全民電廠起家的陽光伏特家都投入售電生意,市場迅速蓬勃發展。
只是隨著再生能源售電業(下簡稱售電業)增加,光電三轉一、《電業法》開放交易、備用供電容量等3大法規變動,競爭越來越激烈,考驗售電業者在發電業、企業的商務談判與轉供配比技術。
光電「三轉一」鬆綁,售電市場掀價格戰
企業獲得綠電的方法有3種,包括簽訂企業購電協議(CPPA)、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憑證(T-REC),其中企業買家可以向和有發電執照的「一型再生能源發電廠」、民間再生能源售電業者買電。
《電業法》自2017年最大修正後,台電不再是唯一售電者,根據經濟部資料,截至今年11月26日,台灣再生能源售電業已達83家,除了新創公司,也不乏如裕隆(新鑫電力)、台達電(台達能源)、大同(大同智能)等大型企業投入市場。
民間售電業為掌握更多電廠資源、轉供企業客戶,彼此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特別是去年底經濟部開放二、三型再生能源電廠,可以銷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
繁瑣的太陽能「三轉一」政策鬆綁後,再生能源售電業者艾涅爾電力總經理楊青晏指出,太陽能電廠更容易進到綠電市場上,同時也有更多業者進入售電市場,「但新售電業沒有交易實績,為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及累積交易經驗,有可能祭出降價策略,藉此爭取企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