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在即,台灣石化業產能不減反增?業者提2大減塑建言

(攝影:莊閔茜)

綠色和平今攜手民間與企業表達減塑訴求。(攝影:莊閔茜)

8月5日起聯合國即將展開新一輪「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綠色和平今(31日)於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再次呼籲源頭減塑重要性,反對新四輕、讓石化產業不再擴張;環境部回應,將密切關注塑膠公約的進展與透過廣徵民間意見,滾動調整政策制定,確保政策與國際趨勢接軌。

響應減塑政策困難多,業者籲:支持裸裝無塑、助包材業轉型

行政院在去年核定中油「高雄新四輕」擴建案,塑膠主要原料乙烯產能從35萬擴大至100萬,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此案將擴大台灣石化產能3倍並用於製造塑膠,進一步增加台灣源頭塑膠量,造成政府政策的矛盾,「政府一方面鼓勵民眾積極減塑,另一方面卻擴大塑膠生產。」

綠色和平認為此擴建案違反淨零、減塑和永續趨勢。張凱婷指出,環境部與身為中央永續長的環境部長彭啓明,應當站出來表達反對此決策。

國際間與台灣也有不少民間業者支持減塑政策,但需要政策引導跟協助。英國美妝品牌LUSH大中華區社會倡議主任鄭楚忻表示,台灣法規對裸裝模式不友善國外可以販售大塊肥皂或面膜讓顧客自行分裝,但在台灣法規要求下,產品必須在工廠預先分裝、貼上標籤才能販售,導致LUSH在台灣製造的垃圾量比國外多。

鄭楚忻提出訴求,期望台灣政府能更支持裸裝無塑的商業模式,讓願意承擔環境責任的業者更容易生存;也呼籲從源頭減塑,盼政府訂定減塑時程。

蔬食品牌未來餐飲執行長李沛潔表示,蔬食產業面對最大的挑戰在於塑膠包材氾濫,尋找替代方案困難,業者們普遍不願承擔替代包材的高成本,即便願意也需要大量購買承擔過多的生產量。期望政府提出明確政策引導或誘因,協助包材製造產業轉型,研發製造環境友善包材,相信台灣的研發能力可為世界服務。

(攝影:莊閔茜)

環境部目前正透過「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許願池,盼廣納全民意見。(攝影:莊閔茜)

減量措施擬增零售包裝、網購包材,減塑進入深水區

張凱婷表示,環境部原本應該在上半年提出2035年的減塑里程碑,如今先推出的是「許願池」,儘管新增「零售商品包裝」與「網購包材」的方向,但已拖延原本2030年全面禁塑的目標。

對於原本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提出的「減塑里程碑」,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副組長鍾昀泰表示,循環署目前正透過「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許願池,廣納全民意見,後續將許願內容納入擬定政策的重要參考。

當減塑行動進入深水區,需要深入民間生活並考量社會習慣,許願池活動到8月底為止,將依此決定政策強度。鍾昀泰表示,收集民意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確實傾聽全民的聲音,了解大眾對整個塑膠議題的期望和想法。

新一輪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在即,張凱婷表示,綠色和平在全球持續推動全球石化產業減產,這是達成塑膠公約所設定「終結塑膠污染」目標的唯一途徑,需設定塑膠生產的上限,才能解決塑膠污染,達到淨零的目標。

張凱婷表示,石化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不應再擴張產能,真正的轉型應是往低碳或高質化方向,讓已使用的資源能更好地重複使用和再利用。她認為,台灣在減塑政策上常走在國際之前,其實有能力引領國際趨勢。故此次的口號為「全球減塑台灣 can help」,期望環境部能對民間的期待做出明確回應。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