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計畫21座水下基礎全數交付!世紀風電揭4招解決成本上揚挑戰

加入收藏

世紀風電新啟用的水下基礎是台灣離岸風場史上最大、最重的構件,每座高度超過90公尺,重量高達2千公噸,相當於1千輛汽車總和。(圖片來源:海龍風電)

世紀風電新啟用的水下基礎是台灣離岸風場史上最大、最重的構件,每座高度超過90公尺,重量高達2千公噸,相當於1千輛汽車總和。(圖片來源:海龍風電)

離岸風電產業經歷逆風,從國際離岸風電成本上揚到日前森崴能源宣布代墊工程費認虧損,今(15日)終於傳出好消息。海龍風電今宣布,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水下基礎已經全數完工並交付。海龍風電認可世紀風電水下基礎品質,也肯定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實力;面對大環境成本上揚,世紀風電也透露4招控制成本。

世紀風電擎天塔,首個完成組裝作業專案

海龍離岸風電位於彰化外海約45到70公里處,包含海龍二號風場與海龍三號風場,由日本三井物產、加拿大獨立能源開發商北陸能源及馬來西亞淨達力再生能源聯合開發,總裝置容量超過1GW(百萬瓩)。海龍風場已經在今年6月宣布首支風機併網,目前至少有8支風機發電,考量台灣冬天海象不佳,預計明年3月重新啟動工程。

海龍風電並表示,這21座的套管式水下基礎是世紀風電啟用全新「擎天塔」後,首個完成組裝作業的專案,標誌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重要里程碑。

自2022年底雙方簽署水下基礎製造合約以來,海龍計畫與世紀風電密切合作,並於隔年5月舉辦開工典禮。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表示,首次面對市場上最大最重的水下基礎,原有廠房設備無法負荷水下基礎的高度與重量,促使世紀在台北港戶外區建造「擎天塔」因應最終大組裝的挑戰,海龍專案是第一個使用擎天塔在戶外區進行最終組裝的專案。

海龍計畫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Tim Kittelhake)也認可台灣供應鏈競爭力,他表示,海龍風電為離岸風電二期的計畫,透過與世紀風電的合作逐漸累積能量跟知識經驗,台灣廠商已具競爭力朝下一個階段發展,擴大工作機會跟投資,認為台灣市場已經準備好了,產業界更多訂單。目前也期待政府宣布3-3規則,「政策變化都會對供應鏈、訂單跟相關工作機會,期待政府可以持續前進。」

媒體也關注海龍風場的下一步規劃。柯廷灝表示,台灣海峽風力資源強、環境適合離岸風電發展,這一段時間也培養出強大的供應鏈。但是否會投入離岸風電3-3,仍需等待規則出來後才可決定。

(攝影:莊閔茜)

近年來國際離岸風電市場面臨成本上揚,世紀風電妥善控制成本。(攝影:莊閔茜)

離岸風電成本增加,世紀風電4招控制成本

近年來國際離岸風電市場面臨成本上揚,賴文祥表示,世紀風電在執行海龍專案時,在2023年開案時就已鎖定鋼板價格,因此沒有收到原物料價格的波動影響。

面對原物料成本上揚,世紀風電副總賴宣邠表示祭出了4對策控制成本:

  1. 累積經驗與學習曲線:國產化政策上路後,世紀風電已經透過沃旭大彰化、CIP彰芳西島、台電二期、海龍計畫累積經驗,未來在3-1更拿下風睿海盛風場,有利專案進行可降低成本。

  2. 提高接單量、擴建擎天塔第三塔:世紀風電的固定成本包括台北港、台中港以及原有機油廠的基礎設施投資,上述在單位成本中占比較大。因此未來的策略是透過提高接單量,降低單位固定成本。未來擎天塔第三塔啟用,大型組件產能可以從每月2至3套提升到4至6套。考量未來放寬國產化,未來也將挑戰非本土化案子,藉此增加訂單量。

  3. 整合與優化本土供應鏈:在海龍專案中,世紀風電已經建立了8個相關本土供應鏈,藉由進一步整合量能,降低整體成本。

  4. 將勞力密集製程轉移至印尼廠:世紀風電已在印尼巴淡廠進行進一步投資,未來將把勞力密集的製程部分轉移到該廠,降低前端結構或構件成本,預計巴淡島明年底全數啟用。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