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電力已經從再生能源售電業轉型成「Power Bank」多元角色。(圖片來源:iStock)
泓德能源旗下的綠電與儲能資源整合商星星電力日前宣布,將整合發電、售電、電力批發與交易代操提供「Power Bank」一條龍服務,瞄準日本、菲律賓與澳洲等高度電力自由化的國際市場,擴大多元綠電交易。《RECCESSARY》專訪泓德能源與星星電力高層,了解如何透過電力交易來獲利,以及日本電力交易市場的運作模式。
從整合發電到綠電交易,瞄準日本多元電力市場
泓德能源在日本市場布局方向明確,2024、2025年接連獲得日本儲能脫碳素標案,可取得日本政府長達20年的補貼支持;今年2月董事會更通過與日本三菱電機等夥伴共同設立合資公司 「HeLM Aggregation株式會社」,三菱電機也確定與泓德能源簽訂企業購電協議(CPPA)。
緊接著3月泓德更宣布與日本東急不動產株式會社合作,共同投資群馬縣儲能案場。預計今年第4季與另類投資管理公司Brawn Capital合作的北海道50MW/104MWh(百萬瓦時)儲能廠也將商轉,單日可創造600萬日圓(約新台幣119萬元)收益,年收益上看20億日圓(約新台幣3.9億元)。
不僅是因為日本減碳目標明確,泓德能源也看好日本多元的綠電交易市場。星星電力總經理關婷怡表示,星星電力在日本的營運模式與台灣相似,主要在於售電和電力交易兩大領域,目前在日本可交易的容量包括2.6GW(百萬瓩)儲能與0.4GW的太陽能。
泓德能源一手掌握開發到建置,有助於壓低成本。泓德能源總經理兼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點出,星星電力競爭優勢包括對綠電交易、在地市場的深入理解,以及活用商業模式將資產變現的能力。
日本電力市場複雜,涵蓋容量市場、現貨市場、調頻市場、電力金融市場等,同時帶來更多元的交易可能性。
-
容量市場:確保年度的供電能力、長期電力供應的裝置容量,為長時間的規劃。
-
調頻市場:比如台灣dReg、E-dReg市場用於調整電網頻率,但日本有不同反應時間需求量,高達5種商品。細分別為一次、二次1、二次2、三次1、三次2,以及為增加資源運用效率而誕生,可結合一次至三次1的「複合調整力」投標。
-
日前現貨市場:由供需雙方前日(前一天)現貨投標,由各商品區時段供需報價決定量與價。
-
當日現貨市場:為了應對當日電力供需的即時變動而設計,或是資源在調整力市場或日前現貨市場都未得標可做最後的運用。允許發電業者和零售電力公司在交付前一小時進行電力交易,調整預測誤差或應對突發狀況。
-
電力金融市場:電力交易多元也伴隨操作、市場、信用、系統與合規等風險,可避免買不到綠電、違約的風險。將綜合所有市場,看當下哪一個資源符合客戶需求。
周仕昌表示,「掌握開發規則、併網規則、交易規則,是從市場找到機會的3大原則。」
星星電力高層表示,已瞄準綠電交易更為活絡的日本、澳洲市場。(圖片來源:泓德能源)
「早上10點是關鍵」,解密日本電力交易員的一天
日本再生能源交易市場熱絡,星星電力日本總經理岡本和也解密日本電力交易員的一天。
電力交易員是日本綠電交易市場的關鍵,負責妥善安排每日電力規畫,確保用戶每日的供電穩定,「早上10點是關鍵,是批發市場(日前)投標截止時間,」岡本和也表示,團隊需要先預測每一個市場產品的獲利能力,檢視系統生成的最佳化投標排程,並檢查是否有任何遺漏或不可行的項目,並決定投標的量跟金額,最終由高層資深人員核准才能真正投標。
下午2點則是調頻市場的投標。岡本和也指出,這類似台灣的調頻市場,但日本調頻市場有多種商品,例如一次、二次、三次調頻等,10點的批發市場投標後,系統會再次為調頻市場生成最佳化方案,交易員需要根據10點批發市場投標後剩餘的電量,評估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投標調頻市場的產品,並決定投標哪一個。
下午3點調頻市場結果揭曉,若批發市場、調頻市場都未能交易,下午5點的當日市場是最後的機會。
岡本和也表示,再生能源發電的預測和用電量都存在不確定性。雖然日本當日市場的交易量相對較小,約占總量的1%以下,但當日市場有其必要性,若有多餘或不足的電量,就必須透過當日市場解決。
岡本和也表示,當日市場的交易時間從下午5點開始,持續到隔天的實際電力交付前一小時,機制類似於股票的連續撮合交易。
為提升電力交易的預測跟反應速度,星星電力已經將人工智慧(AI)導入電力交易技術,透過自己開發的AI系統為電力交易員提供預測和決策支援角色。周仕昌指出,考慮到日本擁有東日本和西日本兩個不同頻率的電網,以及多個電力公司和不同的區域價格,AI在資料整合和電力調度方面顯得更加重要。
目前星星電力日本分部共有超過20人,看好日本多元電力交易與市場機制,星星電力預計年底會超過40人,藉由綠電開發、綠電交易等優勢,持續深化市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