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印尼藍碳含量占全球近兩成!新創看準碳權優勢,預計2026年搶攻星、日市場

EN

印尼國家計畫特別點出要擴大紅樹林,開發國內藍碳資源。(圖片來源: Pixabay)

印尼是世界最大群島國家,大小島嶼超過1萬7,500座,海岸線超過8萬公里,造就豐富多元的藍碳資源,在全球碳權市場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當地一家新創公司CarbonEthics更矢言將藍碳推上新加坡與日本等國際交易平台。

印尼新創野心勃勃,看準藍碳交易將躍上國際市場

2019年創立的CarbonEthics,目前以碳諮詢與協助種植紅樹林為主要收入來源,並提供以自然為本的碳權計畫,協助企業抵銷碳排,尤其以紅樹林、海草等沿海或海洋植物吸收的藍碳為大宗。

CarbonEthics首席影響力總監諾維亞(Jessica Novia)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只要碳權公司在海外上架的法規以及該公司的碳權發展都就定位,預計2026年就能在國際市場進行藍碳買賣。

新加坡搶先亞洲其他國家,在2021年完成首筆碳權交易;日本則在去(2023)年10月交易政府認證的碳權。諾維亞認為,在新加坡市場上架是「有可能的」,而日本市場「有自己的標準」,「日本之後是否接受還得再確定」。

截至2023年,CarbonEthics已經透過印尼東部摩鹿加省(Maluku)的紅樹林、爪哇島的稻田等,成功吸收1萬2,500噸二氧化碳,不但成為印尼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Indonesia)的合作夥伴,也獲邀參與印尼部會層級的碳議題會議,從原本單純的非營利組織成為一間具影響力的企業(Impact Enterprise)。

CarbonEthics提供以自然為本的碳權計畫,協助企業抵銷碳排。(圖片來源: CarbonEthics)

紅樹林儲碳能力更勝雨林,印尼國家計畫點名開發

印尼在2022年提出「FOLU Net Sink 2030」計畫,以保護、擴大紅樹林、恢復森林及土地為目標,並預估該國藍碳蘊含量占全球17%,諾維亞表示,印尼擁有全球最大藍碳庫存,因此專注發展能形成競爭優勢。

此外,比起陸域森林,藍碳生態系具有更高的減碳能力,根據國際林業研究與世界農林中心(CIFOR-ICRAF),每公頃紅樹林的碳儲存能力為1,000噸,熱帶雨林僅能儲存300噸。

CarbonEthics認為,物流、銀行、天然氣瓦斯產業是當前碳抵換需求大戶,而隨著印尼政府明(2025)年開始對採礦業收取碳稅,預料將帶動新一波需求,而該公司目標在2030年搶下印尼碳市場份額的10%,並計劃在2026年至其他東南亞國家開發碳權計畫,目標創造出相當1.5億噸二氧化碳的碳權。

資料來源:Nikkei AsiaForest NewsCarbonEthics

相關主題
印尼氫能大計2025年展開!需求量上看25萬噸,製造業、天然氣混氫先行
印尼政府控違規 全球最大森林碳抵換項目執照遭撤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