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亞太
2025-03-21
電動巴士化身「行動電源」支援警消供電,運研所如何用AI突破充電瓶頸?
為達成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目標,交通部估算要汰換1萬多輛巴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8日發表「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開發成果,透過IoT(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提高用電效率,實測有助節省50%電力。
2025-03-20
CCS是綠能絆腳石還是助力?專家破解碳捕捉爭議,6策略提高社會信任
碳捕捉與封存(CCS)是難減排產業脫碳的關鍵技術,也是台灣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之一,但國內外對CCS的認知有限,成為產業推動的一大挑戰。學者專家近日出席淨零城市展論壇,建議可透過教育及小規模試點尋求社會支持,並強調若政策得宜,CCS不僅不會阻礙再生能源,還能相輔相成。
2025-03-20
碳足跡標籤規範正式公布:環境部列3大違規類型,誇大減碳最高罰百萬
環境部推動產品碳足跡標示行之有年,目前市面上有效碳足跡標籤636件,範圍涵蓋食品、飲料、交通、清潔用品等,如今環境部再強化管理碳足跡計算及標示,讓產品製造、輸入,或是販賣業者產品製程跟供應鏈掌握碳排放量有一致性計算。若誇大產品環境效益,將面臨1萬至100萬元罰鍰。
2025-03-19
渢妙一期風場千億級融資到位!獲27家銀行資金,與台美6家企業簽CPPA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透過旗下第五號旗艦基金(CIV)所投資開發的渢妙一期風場今(19日)宣布融資到位,完成總金額約1,030億元的專案融資,成為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中首座融資到位的案場。
2025-03-18
虛擬電廠潛力大,關鍵在整合表後儲能!永豐餘、東元、大同布局一次看
2025年智慧城市暨淨零城市展揭幕,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為展覽主題,聚焦智慧建築、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能源、虛擬電廠、淨零永續、資源循環等,其中儲能市場由表前市場轉移到表後市場,進一步推動「虛擬電廠」發展,國內業者包含永豐餘、東元、大同都積極搶進。
2025-03-18
台灣大聯手泓德進軍新能源:首款家用儲能亮相,搶攻高電價下能源管理商機
2025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今(18日)開展,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首度展出家用儲能服務,以及為企業打造的「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台灣大哥大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指出,「在未來高電價時代,表後儲能、節能、能源管理將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2025-03-18
建材業唯一代表!台泥登BfN亞洲企業自然研討會,公司自然策略有哪4大特色?
台泥長期推動自然策略,以企業永續為重心,17日受邀參與商業自然聯盟(BfN)首屆亞洲企業自然研討會,成為建材業唯一分享企業案例的代表,展現台灣水泥業在自然保育、永續發展的實踐成果。
2025-03-14
北市綠建築免費診斷開跑!工程補助最高300萬元,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都市熱島持續升溫,為推動體感降溫計畫,台北市建管處針對5年以上既有建物,即日起至4月25日推出綠能建築免費診斷評估,並提供綠屋頂、綠能社區工程補助計畫,工程補助最高可達49%,限額300萬元。
2025-03-13
泰國石油集團PTT擴大氫能版圖,擬加碼投資中東、印尼市場
泰國「2024年電力發展計畫」設下目標,要在2040年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51%,同時減少2,42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為支持難減排產業轉型並實現國家能源願景,泰國國家石油與天然氣集團(PTT)計劃加大氫能領域的投資力度,鎖定中東和印尼市場,希望滿足發電和工業領域對潔淨燃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2025-03-13
新加坡永續分類標準引領亞洲,解析「紅綠燈」分級為何值得台灣借鏡?
新加坡不僅是東南亞地區的金融、貿易及物流中心,更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排名第四,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國際永續金融平台(IPSF)於2021年發布歐盟和中國主導的「共同分類標準-氣候變遷減緩」(CGT)報告後,各國紛紛加速擬定永續分類標準的議程。其中,新加坡不僅在CGT基礎上制定分類標準,更進一步在2023年12月推出「新加坡-亞洲分類法」(Singapore-Asia Taxonomy,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