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市場
2025-05-08
燃煤電廠退役新商機!Verra公布「轉型碳權」方法學,星日搶先卡位布局
東南亞國家的燃煤電廠提前退役的速度可望加快。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於6日宣布,推出新的碳權認證方法,將提前關閉燃煤電廠取得的減碳效益轉換成碳權,進而彌補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損失,預料將為淘汰燃煤電廠注入新資金動能。
2025-04-24
碳權也有評級!TCDD、Sylvera發表碳信用報告,助台灣碳市場接軌國際
為提升台灣在國際碳市場的公信力,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與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Sylvera於23日共同發表「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結合國際實證和科學數據,提供企業評鑒碳權的信用品質。
2025-04-16
微軟投資碳移除再出招!攜手新創鎖定造紙業,估取得370萬噸CCS碳權
美國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持續加碼碳移除(CDR)投資,最新合作對象為新創公司CO280。雙方將透過創新的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協助位於美國墨西哥灣的一家造紙廠減碳,預計可取得高達370萬個碳權,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碳捕捉交易之一。
2025-04-09
新加坡擴大碳權外交,敲定與智利、秘魯合作!年底將再啟新標案
為擴大碳權來源、增加抵換選項,新加坡近期積極拓展國際碳權合作夥伴,一週內相繼與秘魯和智利簽署協議。政府也預告將在年底前啟動新一輪海外碳權採購標案,希望透過多元途徑爭取高品質碳權,以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2025-04-07
航運淨零靠碳稅或碳權?IMO成員國分歧難解,專家點出碳市場波動隱憂
國際海事組織(IMO)旗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7日展開為期5天的會議,聚焦航運業的技術規範、能源效率與污染防治等議題,其中如何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是否徵收「碳稅」成討論焦點。目前成員國態度分歧,尤其歐盟可能妥協,接受以碳權交易取代碳稅,使得外界關注此舉是否將削弱碳稅推動,甚至衝擊氣候融資進展。
2025-03-31
「生物信用額度」市場2030年上看20億美元,碳交易亂象可能重蹈覆轍嗎?
2025年才過三個月,全球就發生天翻地覆的震盪,尤其長年扮演最大援助國的美國,在新科總統川普回任後,便宣布凍結包括自然保育在內的多數對外援助資金。本就為錢所苦的生物多樣性融資,這下該怎麼辦呢?近來引發討論的「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Biodiversity Credits)值得期待嗎?
2025-03-28
台灣碳封存潛力逾400億噸!西部為關鍵,產學界如何看CCUS商機?
全球淨零轉型的浪潮下,碳移除市場年增78%,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投入。專注新能源與碳市場資訊平台《RECCESSARY》於27日舉辦線上「碳移除趨勢研討會」,邀請友特濃縮(YOUWAN)董事長王賜龍與台灣大學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雅瑄,共同探討碳移除技術的發展潛力。
2025-03-21
全球反ESG浪潮升溫,CSRone揭企業永續趨勢:範疇三減碳關注上升、亞太發展M型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歐盟也放緩永續的腳步,市場出現永續反彈、反ESG等聲浪。根據CSRone永續智庫21日發表最新調查報告 「2025 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在全台資本額超過20億以上的上市櫃與金融機構,仍積極投入減碳,有超過9成企業揭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並將「氣候變遷風險」列為首要永續風險。
2025-03-19
SBTi修正企業淨零標準:草案放寬範疇三減排規定,提議納入碳移除選項
為企業碳排把關的世界權威機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於18日公布了「企業淨零標準」(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修正草案,不僅針對範疇三減排認定進行調整,還建議將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排目標分開訂定。此外,草案中還提議允許企業使用碳移除碳權來抵銷剩餘排放量,自願性碳市場有望因此注入新動能。
2025-03-11
碳移除年需求上看80億噸,全球開發僅1%!亞洲發展碳移除有哪3大機會?
「碳費太低,難以創造碳移除市場需求。」直接空氣捕捉新創Capture6副總朴亨焜(Leo Park)在今年亞太地區碳市場年度盛會Carbon Forward Asia直接點出碳移除市場的挑戰。Carbon Forward Asia於5日在新加坡舉行「碳移除:實現真正的淨零排放」(Removals: Putting the Net into Net-Zero)座談,邀請2位碳移除業者與能源研調機構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分析師共同討論亞洲推動碳移除的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