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管理
2025-08-25
新加坡9月動工全球最大海洋碳移除廠!新創技術獲淡馬錫青睞,為何環境衝擊仍是隱憂?
全球最大海洋碳移除設施預計9月底在新加坡大士港(Tuas)動工,提供海水電解技術的美國新創公司Equatic近日完成A輪融資,獲得淡馬錫信託(Temasek Trust)等投資機構支持。但部分環境專家持保留態度,除了憂心新技術可能對海洋生態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也怕碳移除反而會加深企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2025-08-25一張圖看F1賽車碳排!從生質燃料布局碳抵換,如何在飆速中達成2030年淨零?【分析】
由知名演員布萊德·彼特主演的賽車電影《F1》在全球票房表現強勁,讓觀眾感受到這項運動的獨特魅力,然而F1(一級方程式賽車)追求的不只是賽道上的極速,也包含減碳的速度。
2025-08-21台灣首例「增強岩石風化」試驗有成果:作物產量增2倍、土壤碳匯提升逾20%
台灣首例「增強岩石風化」(ERW)碳匯試驗今(21日)傳出好成果,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攜手台大農化系及京都府立大學生命與科學院,在新北市三芝農田以玄武岩促進土壤碳匯,歷時15個月完成試驗。結果顯示,作物產量增加兩倍,土壤增匯更超過20%,展現ERW技術在農業減碳與增產上的潛力。
2025-08-19越南本土SAF首度量產化,Petrolimex、越捷航空率先對接國際標準推動脫碳
越南首度實現永續航空燃料(SAF)在地生產。越南石油集團(Perolimex)15日推出自家生產的永續航空燃料(SAF),並與越捷航空(Vietjet)達成採購協議,搶先其他同業達成在地生產、在地使用的目標,加快推進航空業脫碳進程。
2025-08-18產業減碳系列》面臨國際雙重碳費壓力,貨櫃三雄加速2布局:造節能船隊、搶購生質燃料
海運業碳排約占全球3%,卻支撐全球貿易量近9成,為實現2050年淨零、迎接國際碳定價規定,台灣「航運三雄」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與萬海航運紛紛動起來。
2025-08-18泰國鎖定碳交易商機!2027年啟動自願性市場,企業可抵換15%碳排
泰國碳市場仍在起步階段,據主管機關泰國證券交易所預估,自願性碳市場預計將於2027年正式啟動,時間早於強制性市場規劃,未來企業在使用碳權抵換時,上限將設為15%,這一比例與台灣相同,但遠高於新加坡。泰國當局希望藉此帶動碳市場的發展。
2025-08-15AI是永續報告書的加速器,不是導航員:協作工具如何輔助企業提升永續揭露品質
隨著2025年起上市櫃公司須全面揭露永續報告書,企業組織在面對龐大的資料整合與揭露需求時,開始導入AI工具以加快撰寫流程、提升資訊品質。然而,AI並非顧問的替代者,而是專業團隊的「協作工具」——它能提升效率、協助資料處理,但無法取代對揭露準則的理解、企業策略的判讀與風險的掌握。
2025-08-13產業減碳系列》航運巨擘迎碳費挑戰:馬士基看好生質燃料、地中海航運押寶液化天然氣
屬於長途運輸的航運業被列為難減排產業之一,凸顯國際海事組織(IMO)徵收碳費的重要性。面對產業監管單位的要求,全球兩大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與地中海航運(MSC)不約而同從燃料轉換、新型船隻添購、提升能源效率等方面著手進行減碳,不過相較於馬士基著重發展生質燃料,地中海航運傾向以液化天然氣為主,且持續探索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採取較多元化的減碳方式。
2025-08-11亞洲首個產業主導CCUS聯盟成立,攜手推動鋼鐵脫碳、跨境碳封存研究
亞洲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發展備受矚目,吸引多個跨領域企業攜手展開研究計畫。全球最大礦業商必和必拓(BHP)11日宣布,與鋼鐵及能源業大廠合作,評估在亞洲設立CCUS發展基地的可行性,期望助力鋼鐵等難減排產業加速實現脫碳。
2025-08-08DHL簽下亞洲最大SAF採購案!奈斯特高比例供應樟宜貨機,為何仍愁需求不足?
跨國快遞公司DHL持續增加永續航空燃料(SAF)採購,近期向芬蘭奈斯特石油公司(Neste)的採購規模創下亞洲最大,然而隨著再生能源燃料價格下跌,以及市場對燃料原料需求的增加,使得SAF的獲利縮減,因此確保需求穩定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