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5-05-23
歐洲議會通過支持簡化CBAM機制,9成進口商豁免、碳關稅延至2027上路【更新】
歐盟執委會在2月提出修改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不但將碳關稅豁免進口門檻下調至50噸,且免除9成、約18萬家企業的碳關稅義務,同時維持納管碳排量在99%,也把實施碳關稅
的進程延後1年,如今該草案已經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
2025-05-23的進程延後1年,如今該草案已經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如何申請?投資對象、金額、時程5大QA掌握
台灣環境部去年成功向國發會爭取100億元「綠色成長基金」,5月23日台灣綠色成長基金正式揭牌啟用,將以10年為期,結合創投機制,專注投資淨零永續新興產業。《RECCESSARY》整理5個常見QA,助企業掌握基金申請要點。
2025-05-22小硬幣大污染!立陶宛淘汰小面額硬幣,哪些國家也朝「零錢整數化」邁進?
在現代消費逐漸數位化的同時,實體零錢的存在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立陶宛正式推行現金交易「尾數四捨五入」制度,開啟了淘汰1歐分與2歐分硬幣的進程,引發全球關注。
2025-05-21綠色鋼鐵推進卡關?印度產能超車中國居冠,智庫警告高碳排技術依賴風險
全球鋼鐵業脫碳計畫持續增加,但執行成果不盡理想。最新報告指出,印度新增鋼鐵產能已經超過中國,被視為是全球綠色鋼鐵轉型的關鍵,且必須改變以燃煤為主的煉鋼技術,否則將拖累全球鋼鐵產業脫碳進程。
2025-05-20英國、歐盟協議對接ETS碳市場,英國出口商有望省下逾300億碳關稅
儘管歐盟CBAM擬延後上路,英國仍把握時間對接彼此的碳市場。雙方19日達成協議,將建立一套符合各自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規定,包括設定豁免碳關稅條件、承認彼此發放的碳排放額等,確保減輕雙方碳貿易壁壘的衝擊。
2025-05-19一把螺絲起子救回筆電!歐洲推「維修權」翻轉全球電子垃圾危機
當你的手機、筆電故障了,你想過可以自己維修嗎?電子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全球產生約6200萬噸電子廢棄物,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8200萬噸;並且電子垃圾產生的速度是回收的五倍。為此,不少新創公司試圖翻轉「用壞即丟」的產品設計方式,打造出可以透過維修、更換零件延長使用壽命的電子產品。
2025-05-16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環境部:碳費自主減量申請延至8月底
國內碳費制度今年上路,不過美國近期的關稅政策為企業綠色轉型增添不少變數。環境部今(15日)宣布,將比照財政部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限的作法,延長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申請期限,從原訂的6月30日延至8月底,協助碳費徵收對象爭取適用優惠費率的機會。
2025-05-15歐洲醞釀核能復興?丹麥啟動SMR評估,40年核電禁令可望鬆綁
丹麥可能結束長達40年的核電禁令。丹麥能源部長14日在議會中表示,政府將重新檢視新式核電技術的可行性,以填補再生能源間歇性供電缺口,而此舉凸顯西班牙大停電後,歐洲國家為了兼顧減碳及國家能源安全,而調整電力政策的潛在趨勢。
2025-05-15氣候危機來襲,醫院如何升級抗災?太陽能、遠距醫療都列入對策
當颶風、野火、極端高溫愈來愈頻繁,氣候風險分析機構估計,到2100年全球每12家醫院中就有一家因極端天氣面臨關閉的風險。為了避免營運中斷,醫院紛紛尋求因應對策。
2025-05-14美國IRA補貼削減力度放緩,風光電鬆口氣、生質能與碳捕捉將繼續受惠
美國國會將進一步削減潔淨能源發展的預算。眾議院共和黨議員13日提出稅收改革草案,預計縮減風能、太陽能、氫能、電動車等低碳產業的稅務減免額度,但採取漸進式削減的方式不如市場預期來得激進,反而帶動歐美風電類股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