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4-07-10
丹麥創農業碳稅首例!每頭牛繳3000元「牛屁稅」,資金用於造林與農業轉型
丹麥6月底達成協議,2030年起將針對畜牧碳排課稅。計算下來,每年每頭乳牛約要繳新台幣3100元左右。這份協議更加全面,除了牛屁稅,還有野化濕地、土壤,造林、成立基金等計畫。在跨黨派的支持下,可望順利通過議會審查。讓丹麥成為全球第一個課徵農業碳稅的國家。
2024-07-10中鋼宣布注資15.5億強化電力韌性!除了光電、儲能及AI,還有哪些減碳新布局?
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中鋼10日宣布在2022至2026年五年間投入新台幣15.5億元強化全廠電力系統韌性,包括推動提高綠能比例、建置儲能設施、發展廠區微電網、強化發電機組韌性,及應用電力人工智慧(AI)模組。
2024-07-09爭奪亞太綠電市場!華新麗華跨足離岸風電,為何挑中丹麥NKT海纜廠合作投產?
華新麗華找來丹麥電纜大廠NKT集團合資,在台灣設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海底電纜製造廠,儘管預期工廠2027年才正式營運,但高層看好資料中心與電動車前景,已經放眼亞太地區的綠電市場。
2024-07-09大馬棕櫚油商IPO吸50億元!承諾推動生質甲烷及復林,拼明年碳排減半
馬來西亞棕櫚油製造商「柔佛種植集團」(Johor Plantation Group, JPG)9日正式在馬來西亞證交所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把募集到的7.35億令吉(約新台幣50億元)用於綠色生產及復林,力拚2025年碳排減半,並擴大開發生質甲烷,創造新營收來源。
2024-07-09AI不是只會吃電!搭配再生能源發展規模上看3.7兆元,如何加速三大產業綠色轉型?
資料中心被稱為吃電怪獸,因為電腦運算會消耗大量用電,更難實現減碳目標,但實際應用人工智慧(AI)減碳及能源轉型的成功案例不少。研究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AI應用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市場規模,可望在2032年逼近1,150億美元(約新台幣3.7兆元),這麼大的市場也吸引不少公司投入,AI如何幫助各行各業實現綠色轉型?《RECCESSARY》整理三大應用案例。
2024-07-09車輛變身移動電源!中國新能源車崛起,「V2G」反向充電能否提升電網韌性?
今年1月,中國規模最大的反向充電試驗在江蘇無錫完成,試驗歷時30分鐘,50輛新能源車向電網反向放電近1000度,可滿足133戶居民一天的正常用電。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反向充電(V2G)成為新的商機,然而實際面卻挑戰重重。
2024-07-08「廢轉能」新趨勢:河內靠焚燒發電解決七成垃圾,胡志明市喊2030年實現全回收
越南全國每日垃圾量近7萬噸,超過7成被送到垃圾掩埋場,但隨著可用土地愈來愈少,在垃圾處理過程中提供電力的廢棄物發電廠,被認為能有效兼顧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尤其人口較密集、垃圾量較多的河內及胡志明市都在積極推動。
2024-07-08馬國銀行投資越南煤電被迫喊停!用「超超臨界」技術助能源轉型,為何仍遭反對?
為滿足用電需求增長,東南亞各國近期大量調度燃煤發電,遭業界質疑違反政府的能源轉型與減碳承諾。日前馬來西亞國有銀行「馬來西亞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Malaysia)宣布跨海投資越南後江(Song Hau)2號燃煤電廠,更引起了國際關注。
2024-07-08英國工黨14年後重返執政!新首相誓言打造乾淨能源大國,哪些脫碳政策受關注?
英國國會大選變天,立場偏左的工黨睽違14年重新執政,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順利成為新任首相,他在選前就承諾將氣候及乾淨能源放在優先順位,不但喊出要在2030年讓電力來源脫碳,還準備以設立企業的方式,加快再生能源的發展。
2024-07-08這家養豬場將污水變黃金,不臭不髒還很ESG!春發成打造屏東平原上的淨零牧場
春發成的李榮春提出淨零牧場計畫,中年轉行投入養豬,以企業化、數據化管理,並育成台灣平埔黑豬,獲選百大青農。近年更打造ESG淨零牧場,以科技管理污水處理,節省電費、改善環境、衍生堆肥出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