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服務業及其他
2025-09-17
新加坡碳權外交再推進:砸17億採購首批以自然為本碳權、合作國新增越南
新加坡向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邁出關鍵一步,16日宣布將投入7,640萬新元(約新台幣17.9億元)採購首批「以自然為本」跨國碳權,可抵銷約4%的全國碳排放。同日,新加坡並與越南簽署碳權合作協議,使納入《巴黎協定》第6條機制的跨國交易夥伴增至9國。
2025-09-17紐約氣候週將登場》台灣NGO出席聚焦NDC 3.0、高溫調適,今年哪3大議題受矚目?
被視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哨戰的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預計9月下旬展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等NGO團體將今(17日)宣布將聯合出席。TCAN總監趙家緯指出,今年紐約氣候週有3大重點,包括督促尚未提出最新「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的國家盡快提出、聚焦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與高碳排產業轉型,以及對美國氣候政策倒退的全球回應。
2025-09-16全球漁業碳排達51座煤電廠!海鮮「低碳」蛋白質背後的燃料污染能否改善?
漁業和水產養殖相較陸上畜牧而言,是更低碳的蛋白質獲取方式,近年需求量也持續上升,不過考量到法規緩慢且未強制轉型,其碳排放仍不可忽視,台灣漁業又該如何跟進?
2025-09-16永續揭露走向強制化,防漂綠成重點!專家點出企業ESG觸法與違規風險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15日)與台灣上市櫃公司治理協會共同舉辦「2025永續報導新趨勢論壇」,邀請台灣監管機構分享最新執法態度與實務觀察,以及全球反漂綠監管動向與裁罰案例,協助企業提升永續報告品質與透明度。
2025-09-16氣候訴訟挑戰多!全國律師聯合會發表「氣候宣言」,倡議律師4大行動
今年7月23日,國際法院(ICJ)公布首份關於氣候變遷的諮詢意見,指出保護氣候是所有國家共同承擔的義務,任何國家都有權要求排放大戶停止不當行為,甚至透過國際法庭尋求救濟。
2025-09-12醫療業範疇三排放占逾7成!從循環箱到制服回收,醫院淨零有什麼新招?
醫療業淨零挑戰不容小覷,其範疇三占比高達71%,涵蓋供應鏈、運輸與廢棄物管理,過去焚化或掩埋比例也高達85%。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今(12日)於亞太永續博覽會「低碳醫療國際論壇」表示,將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綠色醫療與深度節能。論壇同時聚焦循環箱、制服再利用與醫療塑膠回收,呼籲供應鏈與院所攜手發展高值化循環經濟,加速醫療業淨零。
2025-09-09AI的效率進步,是否真的能拯救環境?—— 傑文斯悖論下的隱形代價
隨著 Google 首度公開其 Gemini 模型的能耗數據,AI 的「環境成本」再度引發關注。表面上,單次查詢僅耗費看電視九秒鐘的電力與五滴水,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當使用次數以億計成長,總體影響卻可能遠超過傳統搜尋時代。這正是「傑文斯悖論」的縮影:效率越高,使用越多,最終環境負擔不降反升。
2025-09-08Netflix攜美國森林基金會敲定15年碳權協議,「創新融資」如何帶動農村碳經濟?
「透過正確的投資與科學驗證,自然氣候解方能也可成為強大且可靠的工具,」美國森林基金會(American Forest Foundation,AFF)專案融資與環境市場資深總監林格(John Ringer)說道。AFF日前宣布與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簽署長達15年的碳權協議,不僅協助美國南方植樹造林和森林復育,新穎的「里程碑融資」模式,也解決自然解方的財務挑戰。
2025-09-02GenZero首份永續報告揭曉,減排300萬噸達標逾4成!高層透露綠色投資機會與風險
新加坡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於1日首次發布永續報告書,指出其投資已協助減少約3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達成既定減碳目標的近一半。公司高層看好東南亞碳權市場的成長潛力,但同時坦言,受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影響,部分碳相關計畫可能延遲,進而拉長投資回報週期。
2025-08-28中科打造全台首座負碳基地!匯集5家綠色科技廠商,生物炭、先進材料等技術亮點揭密
呼應2050淨零策略,中部科學園區正積極推動低碳科技創新,中科管理局27日匯集5家多元綠色解方科技廠商,公私協力加速低碳科技創新,宣布在中科推動示範計畫成立全台第一個「台灣碳移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