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主題

2025-10-03

國泰金4度前進紐約氣候週!為COP30熱身,投資長提3大自然行動解方

國泰金控連續4年參與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前哨戰的國際年度氣候盛會「紐約氣候週」。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期間也提出自然行動3大解方。她指出,國泰花了10年證明,做永續不必犧牲企業獲利,而是需要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共同因應難關也掌握機會,主動引導與提供資源。
2025-10-03

台灣碳權外交跨大步!與巴拉圭簽首個《巴黎協定》6.4條合作,專家揭2大推進方向【分析】

為落實「國家自定貢獻(NDC)」減碳目標,台灣於10月1日正式與巴拉圭簽署《巴黎協定》碳權合作備忘錄,這是台灣第一個基於《巴黎協定》6.4條的合作,期望在國際機制下展開減碳與技術合作,推動台灣「碳權外交」策略。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表示,這次合作是開啟政府與民間,公私雙方都取得減碳彈性的機會。
2025-10-03

台灣最大風電船舶融資!東方風能啟動46億造船計畫,預計2027年交付

全球離岸風電投資加速,專業船舶已成各國競逐焦點。台灣的東方風能 9月30日完成台灣最大規模的離岸風電船舶融資案,顯示市場正邁向更長期、更在地化的發展。
2025-10-02

影響力投資從ESG跨入SDGs:亞洲國家競相布局,日本混合金融策略為何值得借鏡?

「談ESG已經不夠,要接軌國際,進入更深層次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社團法人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理事長陳富煒指出,今年是影響力投資的行動元年,透過SDGs重新審視社會需求,以投資帶動改變,創造對社會正面、可衡量且有實際收益的成果。學者也提醒,亞洲各國正積極布局影響力投資市場,台灣在此領域仍需加速追趕。
2025-10-02

能源署成立海洋能專責窗口,簡化申設流程、推進2030年100MW目標

為加速國內海洋能源發展,經濟部能源署今(2日) 正式成立「海洋能發電諮詢窗口」。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表示,諮詢窗口成立後,將由專責團隊協助業者處理申設問題,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各項海洋能政策。
2025-10-02

碳移除躍升國際焦點!COP30首設獨立展館、ICVCM通過6種新方法學

碳移除技術(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逐漸受到各國重視,11月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將首度設立專屬展館,預計將匯集全球政府及產業代表,邀集全球政府與產業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強化該技術在氣候與經濟上的效益。同時,國際倡議組織「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也通過新一輪碳移除方法學,為市場參與者提供高品質碳權標準。
2025-10-02

吃剩的蝦殼變成拯救地球的靈丹?阿聯科學家將蝦殼廢料轉化為高效碳捕捉材料

在阿聯的實驗室裡,一種被人們忽略的垃圾,蝦殼廢料,正在悄悄改寫環境科技的未來。研究團隊不只是想要減少海鮮市場堆積如山的殼體,他們更試圖把這些副產物轉化為有價值的碳捕捉材料。這是典型的「從廢到寶」的故事。
2025-10-01

印尼主權基金投資廢轉能,首批電廠10月上線!PLN收購綠電價曝光

印尼主權基金達南塔拉(Danantara)加快廢轉能(WtE)計畫落地,預計至少8個案子將在10月底前啟動,並在之後逐步推展至全國33座城市,而每座發電廠投資額上看1.8億美元(約新台幣54.8億元),發電量可達15MW(千瓩),整體計畫預計能為印尼減少最多8成溫室氣體排放量。
2025-10-01

日本福岡啟用亞洲首座滲透壓發電廠:再生能源新突破,來自鹽水與淡水的力量

在日本九州福岡,一座以「滲透壓」為動力的電廠於八月啟用,成為亞洲首例、全球第二個實際運轉的案例。這項技術透過淡水與鹽水的濃度差發電,年產能達 88 萬度,足以支撐兩百多戶家庭用電。
2025-10-01

循環經濟產值逾800億!亞太循環經濟盛會首度登台,2050路徑草案將揭曉

循環經濟是推動供應鏈轉型的關鍵,不僅能化解廢棄物危機,也能開創新的永續商機。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今(1日)指出,循環經濟是淨零轉型、實現生物多樣性的重點,並透露政府將在「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上公布「循環路徑圖草案」,瞄準2050年循環經濟長期目標,先凝聚共識盼最快2026年推出路徑圖。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