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主題
2024-12-03
綠電採購指南4》台達拚2025台灣廠辦100%用綠電,永續長談購電心法:不要猶豫先買再説
台達電對外宣稱2030年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與碳中和目標,目前全球廠區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若單指台灣更高達80%,進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內電子業。這背後耗時兩年布局,才多買到再生電力、接續再一年買到適合的非綁定再生電力憑證,逐一克服購買挑戰。
2024-12-02綠電採購指南3》3法規變動,掀再生能源售電業整併潮?業者:技術力是勝負關鍵
台灣的《電業法》2017年大幅修法後,開放民間售電,把綠電賣給台電以外的客戶,催生了「再生能源售電業」角色,像是正崴集團旗下富威電力、台泥旗下的能元超商,以及全民電廠起家的陽光伏特家都投入售電生意,市場迅速蓬勃發展。
2024-11-29綠電採購指南2》企業購電協議年成長55%,綠電價格怎麼走?專家提醒採購2要點
隨著人工智慧(AI)、網路資料中心(IDC)、半導體蓬勃發展,企業對綠電的需求持續攀升,但自2020年台灣第一度綠電交易以來,「買不到綠電」話題持續延燒。《RECCESSARY》綠電研究員洪于涵認為,台灣綠電市場買賣價差較大,無法有效率地滿足市場供需,造成綠電供不應求。隨著國內外減碳政策上路,推升綠電購買需求,她提醒企業在採購綠電,需確認綠電需求並考量品質要求、多家比價提早進行談判。
2024-11-28綠電採購指南1》盤點綠電市場3大變動!泛官股售電、綠電沙盒升級,為何風電成企業淨零關鍵?
國內再生能源主力為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當產業對綠電需求與日俱增,除了太陽能,如何讓企業更容易取得離岸風電,成為接下來綠電交易市場的觀察重點。《RECCESSARY》推出「綠電採購指南」系列專題報導,透過盤點法規變化與對策建議,作為企業購買綠電的參考。
2024-11-22RE100是什麼?台積電、鴻海響應100%綠電,揭背後商業考量
綠色轉型浪潮下,加入RE100是部分企業的減碳證明,在實現環境效益的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獲利,並進而形成綠色供應鏈。那麼企業該如何加入?目前有哪些台灣企業響應?《RECCESSARY》帶您快速了解。
2024-11-16COP29通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是什麼?對台灣有何影響?5個QA一次看懂
202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在亞塞拜然巴庫召開,首日碳市場議題即獲得重大進展,通過依《巴黎協定》第6.4條建立的全球碳市場機制草案,有望為各國節省8兆元減碳成本。但《巴黎協定》第6條是什麼、對台灣與全球碳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RECCESSARY》特別整理資料供讀者一次了解。
2024-10-21國內碳交易開張3》碳權交易有助企業減碳?專家剖析2大難題,碳交所怎麼回應?
當碳有價時代來臨,碳費、碳權已經成為企業減碳重要推力。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上線,但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的限制引發外界質疑,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現階段的碳權交易機制「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這兩大問題難以促進企業自主減碳。
2024-10-21國內碳交易開張2》碳權一噸2500起跳,現在該買嗎?買賣雙方曝真實心聲
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於10月2日正式啟動,只要業者取得經環境部核可的減量額度(碳權),即可在碳交所掛牌交易,由於目前國內碳權需求大於供給,加上可以抵減碳費,一噸價格從2000元起跳,甚至出現一噸4000元高價。面對台灣剛起步的碳權交易市場,《RECCESSARY》訪問潛在買賣雙方,他們對於國內碳權市場有哪些期待?
2024-10-21國內碳交易開張1》碳權交易平台啟動!抵減碳費、環評,如何驅動百萬家中小企業加大減碳力道?
「碳權就是以最少資源,減最多的碳」」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點出碳權對企業的重要性。在2050年淨零排放路上,淨零攸關產業競爭力,也比拚國家力量,台灣碳權交易所於10月2日正式啟動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又可稱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將可抵減企業碳費、用於環評增量抵換,帶動國內碳權市場發展。
2024-08-01「氣溫飆到40度,汽車都會拋錨!」都市熱島效應加劇,環境部長彭啓明:明年提出高溫調適政策
熱是氣候變遷最直接的影響,環境部長彭啟明直言,未來每年會越來越熱,調適策略必須與時俱進。但目前中央的策略不足,接下來將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提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