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政策與規範
2025-03-19
SBTi修正企業淨零標準:草案放寬範疇三減排規定,提議納入碳移除選項
為企業碳排把關的世界權威機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於18日公布了「企業淨零標準」(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修正草案,不僅針對範疇三減排認定進行調整,還建議將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排目標分開訂定。此外,草案中還提議允許企業使用碳移除碳權來抵銷剩餘排放量,自願性碳市場有望因此注入新動能。
2025-03-17
美國掀綠色反彈浪潮!企業、投資機構陷兩難,ESG為何成為眾矢之的?
隨著川普上台,美國反ESG運動與綠色倒退似乎越演越烈。不論是制度化、商業投資到實踐過程,ESG治理都存在高度複雜性和爭議,特別是在與當地經濟利益或政治意識形態常常發生衝突的地區,ESG主導投資的措施不斷受到質疑。全球企業與ESG投資機構是否正在走回頭路?
2025-03-14
北市綠建築免費診斷開跑!工程補助最高300萬元,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都市熱島持續升溫,為推動體感降溫計畫,台北市建管處針對5年以上既有建物,即日起至4月25日推出綠能建築免費診斷評估,並提供綠屋頂、綠能社區工程補助計畫,工程補助最高可達49%,限額300萬元。
2025-03-12
種樹如何拿碳權?國內首座林業碳權示範區啟動,一次看環境部4項林業方法學
自然碳匯推動除了助力國家、企業一同減碳,也能加速產學合作研究。國內第一個林業碳權示範區也在今(12日)啟動,財政部國產署、中興大學、元衫森林等齊聚台東池上植樹,在71.98公頃國有土地上種植13萬棵樹,推動台灣第一批大規模自然碳匯新植造林案。
2025-03-11
核三廠2號機5月停機,核電延役有哪些前提?環團籲優先修核安三法
日本311福島核災滿14年,全國各大反核團體紛紛召開記者會,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台灣核安相關法制有許多須要改進的地方,反對在野黨提出延長核電廠運轉使用年限至60年,並呼籲應先關注核安修法;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則認為,若不滿台灣再生能源進展,應檢討台灣過去的綠能政策,而非延長老舊電廠改用核電。
2025-03-10
爐灶碳權逾6成有爭議,認證機構ICVCM公布3種方法學挽回市場信任
為提升買家對自願性碳權的信心,國際倡議組織「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於7日公布了3項通過審核的碳權方法學,其中包括攸關民生健康與環境保育的「爐灶碳權」,期望貧困家庭的爐具可改用較乾淨燃料,這不僅有助於環境友善,還能提升食品安全。
2025-03-07
核三廠、台中電廠接連火災,燒出工安漏洞!「非碳家園」的能源改革可行嗎?
3月台灣的發電廠,很不平靜。先是屏東核能核三廠發生火警,今(7日)台中電廠也傳出火災事故,頻繁事故加劇大眾對核能安全及台電工安管理的憂慮,並凸顯了台灣若走向「非碳家園」、延役核電廠仍有很大的風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直言,「核電廠老化與核安文化是必須正視的關鍵問題」。
2025-03-07
2025節能補助怎麼領?冰箱、冷氣、燈具都有補貼,每台最高5000元
為了加快實現淨零目標,政府推出不少節能補助計畫幫助企業及民眾汰換老舊設備,最新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每台新機最高可享5000元優惠,《RECCESSARY》整理現行節能補助方法進行說明。
2025-03-05
碳盤查擴及500家業者!免查驗、無碳費,一張圖看企業是否為潛在納管對象
為實現國內2030年減碳目標,環境部宣布擴大強制碳盤查及登錄對象範圍。過去碳盤查僅限於溫室氣體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製造業與發電業,如今新增服務業、運輸業、大專院校及醫療院所等,預估將新增約500家事業納入管理。環境部強調,此次措施不要求第三方查驗,也不涉及碳費徵收,希望能簡化程序並鼓勵自主減碳。
2025-03-04
歐盟車廠減排期限擬延後2年,民團憂歐洲電動車競爭力落後中國
歐盟正逐步放寬對企業氣候行動的規範。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日透露,本月將針對歐洲車廠的減排規定提出修正案,將為車廠爭取額外2年的合規寬限期,讓車廠有更充裕的時間因應法規,避免因無法達標而面臨高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