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4-09-04
面對自然風險是危機還是轉機?邱祈榮籲企業思維是關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4全球風險報告》,生態系統劇變及生物多樣性減少,被列為未來十年人類將面臨的風險。為應對這些挑戰,企業必須從被動轉向積極,追求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的目標。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提供專業見解,協助企業在未來的環境挑戰中保持競爭力。
2024-09-03
福斯擬關2座德國廠!拚不過中國電動車,「德國製造」為何失去競爭力?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面對經濟環境的變動、電動車競爭者多,成立87年的德國汽車巨擘福斯(Volkswagen AG)宣布正考慮關閉2座德國工廠,甚至不得不放棄1994年簽署的「2029年前不裁員」承諾。福斯史無前例的舉措,反映出德國汽車業日益嚴峻的困境。
2024-09-03
循環指數不及格!時尚產業永續之路應當何去何從?
麥肯錫(McKinsey)聯手《BoF時裝商業評論》(Business of Fashion)公布了《2024時尚調查報告》(The State of Fashion 2024),評分直指服飾品牌不及格,同時提出時尚業者將面臨成長減緩、技術變革和多變的市場競爭三大問題。
2024-09-03
付錢請員工「騎自行車上班」!單車減碳潮流席捲歐洲,台灣能否跟進?
為了達到減碳目標,歐洲各國紛紛推出鼓勵自行車通勤的政策,甚至付錢請員工騎自行車上班,這些措施期望大眾用低碳的自行車取代機車、汽車等高汙染的交通方式。
2024-09-03
碳循環是什麼?為何企業需要了解?看懂碳循環與ESG關係
碳循環不僅影響地球的生態平衡,也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永續發展。什麼是碳循環?企業了解碳循環有什麼好處?《RECCESSARY》帶您了解碳循環原理如何助力企業在追求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目標的同時,實現長期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2024-08-30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遭歐盟控違規,3年前就被提醒!台灣綠能政策怎麼走?
離岸風電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火車頭,如今卻因為「風電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預計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將於9月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歐盟就風電國產化爭議舉行首度諮商,事實上3年前歐盟就有類似的提醒。台灣風能協會榮譽理事長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簡連貴認為,台灣可重新審視國產化政策方向,挑選出台灣具有發展優勢的項目,更能貼近台灣的海域氣候。
2024-08-30
減少碳排換回饋!盤點適用個人、企業的5大減碳App,共乘通勤、帶環保杯都算數
相較於企業供應鏈減碳牽涉廣泛,個人減少碳排相對簡單快速,只要在通勤、飲食、消費行為上稍做改變就能有明顯成效,市面上有許多手機應用程式(APP)能協助計算碳排,有些還提供回饋增加減碳動機,以下介紹國內外5款較常見的應用程式及減排工具。
2024-08-30
Gogoro最強敵來了!印度Ola電動機車IPO股價飆82%,東南亞將是下一個戰場?
印度最大電動機車製造商Ola Electric Mobility近日上市後,股價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飆升了近82%,引發市場的熱烈關注,也是今年印度最大規模IPO。
2024-08-29
碳費3子法正式公告!排碳大戶2026年開徵,優惠費率、專款專用流向一次看
環境部29日正式公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碳費3子法,確定2026年開徵碳費,碳費也將成3大綠色基金的燃料,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指出,台灣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
2024-08-29
航運永續燃料量少價高,成本是化石燃料3倍!馬士基:淨零需政府助力
航運業綠色轉型路漫長,尤其永續燃料量少價高,身為業界龍頭的馬士基(Maersk)建議,從法規面下手改善,除了呼籲美國政府擴大《降低通膨法案》(IRA)適用範圍,也支持採取「綠色平衡機制」(Green Balance Mechanism),縮小化石燃料與綠色燃料的成本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