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4-08-15
再生能源、綠能差在哪?一文掌握新能源種類、趨勢與挑戰
使用再生能源是電力脫碳的重要手段。企業常提到的「RE100」倡議,其實就是使用「100%再生能源」(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的承諾。《RECCESSARY》將帶您一文看懂什麼是再生能源,與綠能的差別,以及台灣有哪些常見的再生能源。
2024-08-15
碳費是什麼?徵收辦法、收費對象一次看,跟碳稅差在哪?
為實現2050淨零目標,台灣預計今年底開始徵收碳費,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中強調,今年底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2至3年內有機會走到碳交易總量管制,且有信心在8月底通過碳費三子法。企業關注碳費徵收辦法?徵收對象有誰?《RECCESSARY》整理目前政府碳費規劃的重點,讓讀者快速掌握。
2024-08-15
「預防水垢」也能省電?水力凈綠能科技推水分子解鏈,最高為企業省下22%耗能
空調設備占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廠區耗能20~50%,而冷卻水塔常因結垢問題影響散熱效果,導致用電量與碳排放大幅提升。新創水力凈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宋富璘認為,與其「治療」,不如在一開始就「預防」水垢產生,以水分子解鏈技術為基礎,提供「WSB水垢炸彈」解決方案,可以節省8~22%的耗能。
2024-08-14
聯手推動氣候科研!國環院、氣象署簽MOU,跨域開發AI及數位攣生應用
為強化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交通部中央氣象署14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目標是整合雙方的科學研究資源,展開跨領域合作,並藉助人工智慧(AI)與數位孿生技術,提升政府在氣候調適、環境治理及污染防制等方面的能力。
2024-08-14
挨批史上最愚蠢氣候對話!川普與馬斯克世紀對談2小時,講了哪些氣候議題?外媒怎麼分析?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美國前總統川普12日於X平台上直播對談,當中觸及不少氣候相關議題,包括化石燃料的存亡、電動車的發展,以及對於核能的看法,但整場毫無主軸像是朋友聊天,甚至傳達錯誤的概念,引來是「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氣候對話」的批評。
2024-08-14
地源熱泵迎商機?美國首個示範計畫登場,全年恆溫12°C、冬夏兩用又節能
2023年,紐約開了第一槍,規範大多數的新建築禁止使用天然氣。此舉也讓地源熱泵(Geothermal Heat Pumps)迎來商機。今年6月,美國麻州弗雷明漢市市長為全美第一個地源熱泵示範計畫剪綵。地源熱泵系統善用地底終年穩定的溫度,為建築物提供更環保的冷暖空調。
2024-08-13
東元攜老牌變頻器大廠丹佛斯拓亞太礦業版圖,如何助攻客戶省下4成能源成本?
全球能源轉型帶動關鍵礦物資源需求,東元與丹佛斯展開策略合作,透過提供整合式馬達與變頻器解決方案,將節省15%至40%能源成本,協助澳洲、印尼的礦業客戶提高營運效率。
2024-08-13
氣候訴訟是前進或阻礙?LSE報告揭企業漂綠案飆升,逾半數判決有利原告
倫敦政經學院(LSE)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各地針對企業的氣候訴訟案件正在急劇增加,自2015年來,全球新增約230起氣候訴訟。此外,根據LSE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更指出,當企業面臨氣候訴訟或遭遇不利判決時,會使股票市值平均下跌約0.41%。
2024-08-12
AI資料中心耗電兇!台電下令桃園以北不核供電,2大原因籲企業往中南部設廠
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用電量可觀,台電董事長曾文生9日表示,台灣未來的用電需求將主要集中在科技業製造端,為了解決輸電瓶頸問題,桃園以北地區已停止核准超過5MW(千瓩)的資料中心設立。台電呼籲高科技產業把目光轉向中南部,當地不僅擁有充足的再生能源和大型電源,還能幫助分散用電壓力。
2024-08-09
【專欄】核綠共存可行嗎?7個核能無法成為氣候危機解方的關鍵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剛結束,總統賴清德表示能源議題是複雜多選題,身為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來拋出核綠共存的觀點,關於以核減碳的可行性,本文從經濟成本、技術可行性、風險角度來看,核能無法是即時且務實的氣候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