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馬來西亞攜手日本實驗新技術 老棕櫚樹變身生質燃料

EN

(iStock)

馬來西亞和日本的研究人員正在測試一項將廢棄棕櫚樹轉化為生質能的技術,以作為再生能源。

棕櫚產業邁向永續問題緊迫 大馬工廠回收轉製顆粒燃料

據《日經亞洲》報導,在馬來西亞南部小鎮居鑾(Kluang)的示範工廠裡,堆放著被砍伐的棕櫚樹幹。這些樹幹被送入機器後,幾秒鐘內就會變成一堆潮濕、琥珀色的纖維。接著這些纖維被清洗、乾燥,並轉化為小型圓柱狀的顆粒燃料。

工廠也將纖維洗滌後擰出液體加以利用。液體中含有樹的汁液,可回收製成顆粒。

棕櫚樹70%到80%是水,意味著它們會產生大量汁液。根據工廠代表,由於棕櫚汁液含有糖份,因此可回收製成肥料或永續飛航燃料。

該棕櫚樹生質能項目在2018年被選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援助的永續發展研究計畫,並由日本農林水產研究中心(JIRCAS)的小杉昭彥(Akihiko Kosugi)主導。日本IHI等企業和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的政府和馬來西亞理工大學(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也一同參與。

棕櫚油用在各項食品和日用品,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植物油。印尼和馬來西亞產量約占全球80%。但棕櫚樹林的擴張造成森林破壞,將棕櫚油生產轉變為環境永續產業已成迫切問題。

棕櫚樹腐化成溫室氣體來源 回收可轉製生質能亦可減排

一棵棕櫚樹約在25年後產量就會下降,需要重新種植。當老棕櫚樹被砍伐後,通常任由其腐化分解,因為當地人認為可肥沃土壤。

但小杉表示,研究顯示,遭砍伐棕櫚樹成了白蟻及其它昆蟲和真菌的繁殖地,「我們現在知道,它們會產生甲烷和其它溫室氣體。」

他指出,馬來西亞每年有數千萬棵棕櫚樹遭砍伐並棄置。每噸被砍下的棕櫚樹幹,會產生1.3噸的溫室氣體。回收這些老棕櫚樹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棕櫚廢棄物被視為一種生質能來源,但廢料中的雜質可能會破壞鍋爐或導致起火。居鑾工廠會去除這些雜質,將長纖維磨成粉末,並將其壓縮成均質的顆粒。

從生質燃料到傢俱材料 企業提解方盼棕櫚再利用可獲利

棕櫚廢棄物也可回收製成傢俱材料。松下電器子公司Panasonic Housing Solutions已開發一項生產技術,用廢棄棕櫚樹幹製成木材板。生產仍在測試階段,但該公司已向15間傢俱製造商供應木材。由棕櫚樹幹製成的床和其它傢俱自2022年起已在日本販售。

對居鑾工廠項目而言,回收廢棄棕櫚樹製成燃料是否可獲利仍是未知數。

為了降低運送棕櫚樹幹到回收廠的費用,其中一方法是與同時經營棕櫚樹林和油提煉設施的企業合作,處理其廢棄物以換取免費供應被砍下的棕櫚樹。

這方法在砂拉越或許可行,該州有許多棕櫚樹林結合加工廠。該項目的日本企業合作夥伴日新商事(Nissin Shoji),計劃在砂拉越州建造一座回收廠。該公司表示,棕櫚樹幹「在確保燃料安全和減少溫室氣體方面,是一項具吸引力的商品」。

相關主題
馬國將拍賣首批本土碳權吸引外資,專家曝碳信用市場難題
沙國能源巨頭擬砸百億美元 馬來西亞五州開發再生能源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