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電力集團萊茵CEO:供應鏈與投資環境不確定性阻礙歐洲綠能發展

EN

烏俄戰爭引發全球能源海嘯,雖迫使各國重投化石燃料懷抱,但也加快了再生能源轉型的腳步。德國萊茵集團(RWE)的負責人馬庫斯·克雷伯(Markus Krebber)表示,戰事引起的能源危機凸顯歐洲長期對基礎設施投資不足,這也是現在發展再生能源的最大挑戰。

為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美國的《降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和歐盟推出的RePowerEU計畫將分別投入3,690億美元和2,100億歐元加快節能和再生能源投資。

美《降通膨法案》法案通過後,帶動135億美元的儲能投資,比通過前成長80%。不僅是儲能系統,資金湧入了石墨廠、鈷冶煉廠、電池超級工廠,打造出一條美國製造的電動車生態系,企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克雷伯就歐美分別祭出的補救措施評論道:「目前歐洲已經擺脫危機模式,我們現在可以為長期轉型做打算了。」他認為,確保有足夠的再生能源供應來解決能源短缺困境,需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供應鏈以及投資環境。

目前再生能源的項目數量超出供應鏈產能的3-5倍,供應鏈要消化這些額外產能的準備時間很長,也因此,新技術的供應鏈就顯得尤為關鍵。另外,克雷伯也提及歐洲投資市場朝令夕改、市場設計與稅收制度繁複且變化多的問題。

「這是滿嚴重的問題,投資客只是想挹注數十億美元在目標項目,但卻不清楚歐洲市場的投資規則是什麼,只能靜候不出手。」克雷伯認為歐洲應向美國學習,美國的投資規則非常清晰,以利投資客進行務實高效的投資。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