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星國擬推新法管控綠電進口風險,專家憂阻礙電力市場自由競爭

EN

新加坡聖諾哥發電廠(Senoko Power Station)設施。(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再生能源採用和電力進口的增加,引發了全球天然氣市場波動造成的安全疑慮。新加坡因此計劃推出新法規,加強管控電力市場,確保政府能掌握綠能轉型進度。

新加坡擬尋求授權實施限電,審查電力資產的重新利用計畫

新加坡在六年前全面開放國內電力市場,完成了自1990年代開始的改革,是亞洲首個推動此措施的國家。今日,當地居民和企業可從幾間零售商中選擇訂閱計畫,這些業者競相提供更便宜、更潔淨的電力。

而現在,據《Eco-Business》,新加坡監管機構正釋放需要加強管制的訊號,儘管私營公用事業公司仍受歡迎。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近日表示,希望能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取用共享進行監管,並在重要電力資產所有者有意重新利用其資產時審查計畫。

EMA也尋求授權實施緊急限電措施,並為新市場開發和脫碳措施收取費用。作為新加坡集中採購燃料努力的一部分,可能會對發電商設立最低天然氣合約義務,以確保每個發電商都有足夠庫存。所有提案都將在6月初之前徵求公眾意見。

觀察人士認為,這些措施表明新加坡正在為最糟情況做準備,該國擺脫了3年的電價波動,但進入了綠電進口、全球氣候變遷及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未知領域。他們補充,新加坡也可能試圖確保其綠能轉型以可掌握的速度推進,以應對金融界對化石燃料日益增長的敵意。

綠能使用增恐引發間歇性風險,地緣政治或牽動綠電進口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永續與綠色金融研究所(Sustainable and Green Financ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博史托克(David Broadstock)表示,「廣義上來說,我們正看到對市場的控制和影響進一步收緊。其中很多是為了建立緊急應變能力。」

EMA稱之為「最後手段」的限電提案,可謂此類緊急保障措施中最顯著。分析師表示,這可能被視為一個最終被填補的監管缺口,但同時顯示出未來更多的風險。

例如,博史托克指出,未來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將帶來間歇性風險,而地緣政治可能會影響未來從鄰國進口的數十億瓦綠電,儘管目前區域關係看來良好。

新加坡去年宣布與印尼丸紅合作,將從印尼巴淡島進口600MW太陽光電至新加坡。圖為綠能開發商Suryagen在巴淡島的太陽能項目。(圖片來源:Suryagen)

他補充,國際天然氣供應仍易受嚴冬等衝擊,歐洲和中國將爭奪新加坡電力所依賴的燃料。自2021年以來,隨疫情後復甦和俄烏戰爭擾亂了天然氣市場,導致部分電力零售商倒閉,新加坡面臨了電價翻倍上漲。

EMA並未說明具體將如何實施限電,但在公眾諮詢時參考了法國和德國的法規。這兩國歐洲國家都優先考慮切斷工業用電,再切斷家庭用電,以避免居民在冬天沒有暖氣可用。

新加坡電力市場或將受阻,專家建議政府適時介入並調整

同時,分析師認為,公用事業公司在重新利用關鍵資產之前應尋求許可的提案,是為防止新加坡天然氣廠因利益相關者壓力而過早關閉。新加坡8間天然氣發電廠提供了該國95%以上電力,並正在興建更多電廠。

博史托克表示,「如果我是擁有天然氣電力的私人公司,我的股東或許會告訴我是時候撤資,退出天然氣領域了。作為一間公司,這似乎是我應該非常認真看待的選擇。」政府支持電廠作為關鍵資產繼續存在,可能有助於緩解此類壓力。

他補充,EMA的提案反映了新加坡目前幾乎沒有替代燃料的挑戰,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需要天然氣發電。

儘管新加坡存在能源安全風險,但人們仍擔心最新的一系列提案,可能會對該國自由電力市場造成過多影響。新加坡氣候科技公司Unravel Carbon 共同創辦人Marc Allen表示,「我認為可能會造成一些阻力風險,因為公司感覺自己無法在競爭激烈環境中運作。」他認為最好的方式是,政府透過建議來調整做法,並在企業「無法團結時」介入並實施安全網。

EMA則強調許多提議都是為了因應突發狀況,並指出,只有在有必要保障能源安全和可靠的公共利益時,才會行使基礎設施取用共享協議的指導和仲裁權力。

EMA一名發言人表示,此類情況可能包括為電力進口商進入新加坡現有配電室和碼頭提供便利性,「由於缺乏合適土地,安裝新的基礎設施不可行或成本高。」

資料來源:Eco-Business

相關主題
星國迎AI浪潮,資料中心容量擬增35%!最新計畫拚增建綠色設施,助數位與永續雙贏
星國逾18%新車是電動車 公共住宅增設快充站點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